古代皇帝短命,除了这个职业本身高危以外,也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被太医治死的。
这不是说太医水平不行,而是被客观条件逼的。
自古以来,是药三分毒,对付猛疾,自然也要下猛药。
可给皇帝治病不是这样。
无论多重的病,太医开的药总是四平八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皇帝都快归西了,太医也只敢开点温补调理的药。
毕竟皇上可以病死,但绝对不能被药药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不作为,其实也是把皇上给治死了。
但各行如隔山,患者与家属是不知道的。
拿医方给别的医官看,他们也绝对挑不出毛病。
这就好像前些年,因为国内医患矛盾尖锐,导致不少高风险高收益的保命手术干脆就不做了。
因病而死院方没有责任,最多被骂几声庸医。
但患者如果死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数不清的麻烦事。
太医们肩膀上的压力可比这还要大得多。
以至于他们根本不敢冒一丁点风险。
皇帝以为受到了最好的医疗,实则有时候还不如民间富户。
当然了,他们开具的温补汤药至少能补水,还有安慰剂效应。
毕起西方那些给国王灌水银,放血,拔牙齿,拔指甲的医生,还是要好一点的。
但这还不足以治好如今的同治。
“臣等无能,万岁爷这病,非药石可医”
太医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儿子是个窝囊废,阿鲁特氏等人又在一旁哭哭啼啼,更让慈禧觉得心烦。
她坐在靠近火盆的软椅上,挥挥手道:“你们都给哀家出去,王院正,你留下。”
自同治五年起,太医院精简为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科五科。
在此之前,还有妇人、溃疡、伤寒、针灸、正骨、痘疹、延后等科。
资讯发达的后世,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医院哪个科看什么病,对于慈禧来说,就更弄不清了。
她只知道王院正是太医的首领,最德高望重,而且之前给自己看病水平确实不错,“大方脉”好像也专业对口,便将他留了下来。
这与患者挂老院长专家号的心态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王院正其实是妇人科的,只不过妇人科三年前划入了“大方脉”而已。
简单来说,慈禧就同治的病情向一个妇科医生发起了咨询。
王院正冷汗直冒。
虽说此时的医学没有如后世那般泾渭分明,分工细致。
但他唯一擅长的真的是妇科啊!
或者说是妇产科。
论妇产方向,王院正敢打包票,全大清水平能超过自己的医生绝对不超过一手之数。
常年来,他为王公贵戚诊断的妇人病不计其数。
因为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的关系,他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仅凭望诊就能将患者的病情摸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说,此刻眼前这个女患者,王院正就敢打包票,她肯定有了身孕,而且起码已经三个月了。!!!
身孕???!!!
王院正瞪大了眼睛,不动声色地再次扫过圣母皇太后的面庞,一双医者之眼以一千帧的高速扫描每一个细节
刷
比之前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治疗同治而流下的汗珠直径大一倍的汗珠,从王院正的额角落下。
他吞咽着口水,鼻子上密密麻麻都是细汗,手指放到桌子下面,止不住地颤抖。
太可怕了。
实在是太可怕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而我只想回农村!
几乎是在短短一瞬间,王院正便已经想象出了一百种可能。
而其中最符合逻辑的,便是万岁爷这场大病内有玄机啊
王院正甚至不敢去想圣母皇太后肚子里那孩子是谁的。
其实也不用想。
那还能是谁的?
杏贞娃娃新春特别版,王院正也是私下收藏了一个。
而娃娃后面的小纸条,他当然也很熟悉。
从前以为只是造谣污蔑,或者是扑风捉影。
如今看来已经水落石出了。
真相只有一个!
鬼子六。
你好狠的算计!
不仅仅要夺走你哥的女人,还要夺走你侄子的皇位!
只要同治爷死了,他又没有皇子,那继承大统之人还不是你们奸夫随便指点?
王院正估计,圣母皇太后到时候一定会从所谓宗室挑选一婴儿送入宫中。
而且这孩子定然还不是以同治爷之子的名义过继过来。
那毒妇必然杀人还要诛心。
要代咸丰爷收子,将她与鬼子六的儿子过继为自己的儿子,同治爷的弟弟!
至于说同治爷之死,当然也是毒妇的手段了。
虽说虎毒不食子,可天家哪有不食子的?
妇人也是一样。
君不见武则天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我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论内斗之狠毒程度,又哪里弱于她武曌武媚娘了?
王院正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到了这个世界真正的阴暗面,得知了了不得的事情。
但,知道太多
是会被杀头的!
王院正强烈地告知自己,必须保持镇定。
他发誓,这辈子不再看妇产科了。
尤其是不能让老佛爷发现自己有相面断孕的本事。
我是一个伤寒科大夫。
我是一个伤寒科大夫。
我是一个伤寒科大夫!
他不断地暗示自己。
“王院正?”
“王院正?”
“皇上到底得了什么病?”
这时候,慈禧皱眉叫了他几声,这个郎中想药方出了神吗?
倒是个尽心尽力的好大夫。
哀家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慈禧在心里夸奖了他几句,并用玉如意敲了敲桌子,好让他回神。
“啊,我是伤寒科大夫!”王院正叫了出来。
“哀家知道,哀家问的是,皇上他得的是什么病?”慈禧问道。
“万岁爷是有喜了,啊不是,我是说,万岁爷得的是乃是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症!”
王院正语无伦次,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