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内部的评估团队早已将55集的花千骨从头到尾审核了一遍,不可否认,其中的玛丽苏和傻白甜成分可能是减分项,但不惜成本的特效,以及演员的出色发挥,使得整部电视剧剧情流畅、画面感十足
剧中各个角色的人设很不错,不是说人物的魅力值高,而是人物均为圆形人物。
什么是圆形人物?
专业的解释可能网络上到处都是,但从小说影视化来讲,就复杂了很多
简而言之,水浒传里的人物多是扁形人物,比如,铁牛见了宋江哥哥就发情,见了妇女就要剁了,这样,用几个简单的条件反射构成的单细胞生物,就是文学作品里的扁形人物。
他们就像动物园里训练出来的小狗,给根骨头就会在“11”的文字后面填上“2”,简单直白,多用于制造剧情冲突有了这样的角色,戏中自然有了很多无奈,比如宋江在铁牛的醋意下只好把原本想收为己用的扈三娘配给王矮虎。
红楼梦里的人物多是圆形人物。比如,宝姐姐平时冷漠、现实,但也有扑蝴蝶的可爱举动。
圆形人物需要多花笔墨,跟踪人物,描写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反应。圆形人物会让我们觉得,似乎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体现着人性的复杂,给我们一定的人生启示。他们多为故事的主角。
红楼梦的牛逼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圆形人物,不论小姐丫鬟,主角配角。
花千骨的人物又怎么是圆形人物呢?
明明都是单细胞生物啊:花千骨就是傻白甜,白子画就是高冷,东方彧卿就是神秘,杀阡陌就是臭美
拜托,这不叫扁形人物,这叫圆形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看人家的出价,金淑丽主持会议,老孟不声不响的找了个角落安坐
“轻舟,金姐为什么不让你主持呢?”小圆脸在老孟身边轻声问道
“重要人物当然要最后出场了,万一金姐觉得价格不理想,她可以推到我身上,这是策略,小骨,学着点,家里投资的公司不少,不懂营销管理可不行!”
“切,我会演戏就行了!”
金淑丽把小骨给叫了过去,身为女主角,自然是兜售剧集的主力之一,何况她还有个老板娘的身份
小圆脸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连孟轻舟,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给震住了
老孟几乎是枯坐了一上午,因为根本没有他出场的机会,芒果台以绝对的价格优势拿下了花千骨的独播权
320万的价格,毫无疑问的创下了内地电视剧的单集价格的新记录!
双方签订协议的同时,微博上就已经有爆料的了,电视剧单集价格的天花板再次被打破,引来业界的一片热议
特别是仙侠剧的势头,有增无减
“仙侠”一词,最初是作为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新兴类型而出现。
与传统武侠小说相比,仙侠小说更加虚幻飘渺,其中往往会有仙、神、魔、妖等六界芸芸众生出现,融入到主人公的修炼飞升过程中,而且主角还会拥有各类法宝、仙器等。
近年来,古装仙侠电视剧大行其道,逐渐成为中国特有的、举足轻重的电视剧类型。
自从2005年仙剑奇侠传一炮而红之后,仙侠剧层出不穷,如仙剑奇侠传三、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等都颇受欢迎。
“哈哈,轻舟,没想到价格这么高,比蜜蜜的古剑高不少呢!”
“你回家收敛着点,咱杨老板可不是大度的人,到时候揪着我要新剧本,老公我可没招了!”
“嘿嘿,知道了,偷着乐也不行吗?”
孟轻舟不关心已经过去的事,他招呼唐丽筠过来:“游戏改编的事你们联系好了没有?”
“金总已经联系了,天象互动游戏公司,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游戏公司,据说会在电视剧播出后,尽快推出游戏!”
“为什么不收购一家公司自己做?”
唐丽筠作为职业经理人,对上老孟这般土豪的老板,有时候确实跟不上思路
“收购游戏公司?孟总,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业务啊?”
孟轻舟摇摇头,这事还得让金淑丽和钟丽妨来操作,唐丽筠还嫩了点
电视剧的盈利能力始终要依赖于收视率,收视率高了,第二轮、第三轮的播放权以及网络独播权的价格才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准上
但改编成游戏则不一样了,只要影响力足够,游戏的变现能力远远高于版权费用,这事公认的
影游联动是现在游戏及衍生的文化产业里比较时髦的词了。
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影视
从的意义来说,现在渠道争夺越来越严重,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大,用户红利已基本消耗殆尽。
而就目前市场上游戏品质而言,基本上b级以上的游戏都差别不大游戏内的经济系统、稳定性等细节抛开不谈,这样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首先就本身已经有一票粉丝,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肯定会去尝试其次从宣传推广上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即使之前不是粉丝,在接受了几次的宣传之后去尝试的意愿会很大。
老孟最想做的,其实不是仙侠剧的游戏改编,尽管这类电视剧改编的游戏来钱最快,但不利于海外输出
中国人在全世界最出名的是什么,当然是功夫了!
武侠片和功夫片就是个最大的宝库,因为华语影视对外输出最大的就是此类电影,为游戏的海外输出也提供一定的助力,避免仅限于国内自产自销。
比如,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改编成或者格斗游戏,该系列电影本身就有很多诸如白莲教主,纳兰元述等经典的反派形象,可当。该题材台湾街机厂商就改编过两次,第一个作品为星宿会战,但是质量一般第二个作品是形意拳,比第一个作品质量高得多,也很好的还原了原著中的角色,比如鬼脚七,十三姨,白莲教主。
金庸小说也可以改编成或者格斗游戏,我觉得武侠最适合的是,不亚于。因为小说原著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而又是比较讲究剧情的,这样子很难给玩家带来新鲜感,金庸小说最好的游戏也是改编的金庸群侠传,往往照搬剧情的线性评价并不高。而比较偏向打斗,淡化剧情,因此正好可以规避玩家熟悉原著剧情这一短板,另外可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武功,同样的理由适用于西游记。至于格斗游戏,就不用说了吧,看着金庸群雄大乱斗,那画面太美不要太好看。
虽然神话,武侠游戏出的滥,但是也烂。很多游戏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并没有很好的还原原著,只是利用的名气,实际上只是个套皮的网游。我觉得这些题材还是在单机游戏上还是有很大的挖掘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