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有美国主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欧洲版ieurpe,旧称ielani出版于伦敦,亦涵盖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亚洲版iesia出版于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于悉尼,涵盖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
很明显,时代周刊并非是严谨的学术类杂志,而是一份世界性的顶级新闻杂志,所以这次时代周刊采访段云的风格也和科学杂志截然不同,相比段云获得的学术成就,他们更注重的是段云的过往人生和获得学术成功的精力。
也就是,时代周刊更加侧重对发生在段云身上的故事。
在段云看来,时代周刊这次派来采访自己的资深记者金里奇简直就是个导演,他口才和思维都相当的好,在提问中,总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你进行一些诱导,将段云原本平凡的人生经历一点点的包装成为一份励志的心灵鸡汤。
金里奇对学术方面的东西一窍不通,但却非常善于从段云的身上挖掘故事,之前的科学杂志记者采访的内容主要是让段云谈及他对学术方面的理解已经未来数学发展的前景,而时代周刊的接着则对段云的人生经历更为感兴趣,尤其是在得知了段云儿时丧父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以及后来如何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和拜师郭海涛的经历询问了很多。
一个好的记者往往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在这方面,金里奇无疑是深谙其道的,采访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只开了个头,然后大部分时间都留给段云讲述,而一旦段云讲述的内容有些偏移他预想的轨道后,又马上出言矫正,始终牢牢掌控着采访内容的主线。
段云趁着这个录音采访的机会,极力称赞了自己的师傅郭海涛和授予自己名誉教授头衔的华清大学,同时也对华夏国内的科技兴国口号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和赞同。
段云知道,尽管这次时代周刊的采访看起来是非常自由的,但由于这是一份在全球影响力极大的杂志,所以有时候尽管金里奇几次试图诱导的段云一些批评华夏政策以及负面的消息时,段云始终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对国内的敏感问题只字不提,即便是国内的事情,也都是正面和歌功颂德的东西。
金里奇是混迹媒体圈的高手,而段云也常年和各种媒体打交道,知道自己什么话能,什么话不能,尤其是在国外面对一个有明显意识形态对立的西方媒体时,段云干脆玩起了太极,当金里奇引导段云谈及国家层面的事情时,段云总是轻描淡写两句,然后又开始讲述自己个饶故事,整个过程可谓滴水不漏。
在采访最后,金里奇微笑着对段云问道:“段云先生,以你现在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就,相信很快就会有很多的世界顶级高校邀请你去就职任教,不知道你对此有何打算呢?”
“没什么打算,我还是喜欢在国内发展。”段云很干脆的回道。
“可是……相比你们国内的院校,这些世界级的名校无论是薪资还是其他待遇方面,都要好很多吧?”金里奇眉头一挑,接着道:“另外段云先生刚才你也过,整个人类是一个物种,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的成就不能为民族所专有,所以它是全人类的光荣……既然如此,你为何不为自己选择一个条件更好,更大的人生舞台呢?”
“因为我的国家更需要我!”段云正色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