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耶律寒光亲率十五万大军,有备而来,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进发。江伯尧在口头上答应慕君衣会即刻施以援军,实际上又拖延了数。
这一内情,他并未与耶律寒光通风报信。毕竟受人胁迫的滋味,同样让人不爽。
斗得两败俱伤才好呢!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呵。
原以为慕君衣这次必定无计可施。却不想,耶律寒光竟被一出“空城计”吓破哩,退了兵。耶律寒光实在是蠢笨如牛!
不过,若自己再拒不发兵,恐皇帝生疑。于是,在拖延了数后,江伯尧只能派了十万大军前往支援。
耶律寒光一次次错失良机,指挥失误,却要求我江伯尧做这做那。
哼!
平生最痛恨被人抓住软肋威胁了。可是,不服气又能如何?
唉!江伯尧无可奈何,又气愤难当。
最后将密信,放在蜡烛上。
顷刻间,烧成了灰烬。
江伯尧看着面前的蜡烛发愣。
随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为了稳住耶律寒光,也为了撤下慕君衣,自己何不想方设法,先将其他另外几路大军的统帅调回。然后,再向宋真宗谏言慕君衣“孤军不可久留,必须赶快班师”。
却不曾想,慕君衣竟然书信于江伯尧,悲愤地叹息道“几年努力,必不能毁于一旦”。表明了抗击辽军的坚定决心。
更写下了“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子。尔来从军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战、国家必胜的壮烈情怀。
开头“黄金错刀白玉装”一句,描绘宝刀外观之美。黄金装饰的刀身,白玉镶嵌的刀柄,金玉相映,华美无比。
“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绘宝刀内质之佳。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
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而从内在意蕴上,又对慕君衣自己作为提刀饶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
诗中无论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叹,还是“意气相期共生死”的表白,不管是“一片丹心报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慕君衣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
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
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江伯尧他并非才疏学浅的等闲之辈。
自然看得出,慕君衣不以铺陈描绘宝刀为宗旨,而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实质,则暗示了他自己“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之门”之意。
呵。
你慕君衣壮志未酬,忠心报国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