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又是何意呢?”
“娘来告诉你们。”
杜若拿起手中的布绢,给女儿和儿子的“花猫脸”擦了擦,解释道,“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意思是:护尾,画点笔势尽时,用力回收笔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是指:疾势,出于短撇和波画之中,又在那竖画的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掠笔的意思是:掠笔,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它。”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意思是:涩势,在于紧张快速战斗向前推进的办法之郑”慕君衣接着道,“横鳞,竖勒之规。就是:横画,如现鱼鳞平而实不平。竖画,如勒马缰放松中又时时紧勒,这就是横画、竖画的规则。”
听完,卓妮和卓远歪着脑袋,还在细细回想、揣摩父亲母亲的解释。
杜若语牵着两个孩子的手,语重心长地道:“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没错。孩子们,这些就是书法九势,得到它,虽无尊师传授,也能与古人相妙合。必须笔墨功夫深厚,就可进入妙境了。只要你们掌握了这九种笔势正确的方法、法则,又能加以勤学苦练,即使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
“我知道了。”卓妮点点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爹,娘,我会认真练字的。我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可以和娘,还有怡衣姑姑一样,才貌双全。”
呵呵。
闻言,杜若忍不住笑了。
“爹,娘,虽然我还是有点听不懂,但我会和姐姐一样,总之好好练字就对了,一定会和爹一样,写得一手好字的。”
卓远拿着墨笔,像个大人似的一脸认真地道。
“正所谓,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孩子们,为父我与之较之,还相差得很远呢。你们啊,可临摹他们的书帖,揣摩他们的字体。”慕君衣微笑着道。
“我很欣赏灵药谷里吴老的书法。”杜若一边磨墨,一边道。
“是那位善于挥毫泼墨,身材瘦削的古稀老人吗?”慕君衣问道,“我采药回来的路上,他跟我微微颔首。吴老确实是一位丹青雅士。”
“嗯,吴老的书法,有王羲之的书法之风。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真称得上是飘若游云,矫若惊蛇。我最是欣赏呢。”杜若的眼里,有亮亮的星星在闪烁。
“的确是。”慕君衣将手放杜若的眼前挥了一挥,“你看你眼里崇拜的星星,都要飞出来了。呵呵”
他曾见过吴老挥毫泼墨,确实是龙飞凤舞,灵药谷这一方地中,真可谓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呢。
“星星?星星在哪里呀?”卓远不明白。
卓妮在弟弟的耳边悄悄低语:“是咱爹形容娘的眼睛漂亮的意思。”
“姐姐,你的眼里,也有星星。”卓凡一脸认真。
女儿和儿子真的童言,让慕君衣和杜若两人相视一笑,心里泛起了甜蜜与温馨。
慕君衣侃侃而谈,“练书法,就是练心境。西汉文学家杨雄曾云,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清代刘熙载也曾过,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书,如也,如其学,如其人,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闻言,杜若点零头。
注: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这首诗出自宋代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意思是,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