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自己真的是累了,真的不想再揣测对方的心意了。
爱也好,恨也罢。
邂逅情劫,断了流年,不如就此相忘于尘世间,各自爱好。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怡衣爱怜地抚着怀中卓凡的脸,悠悠吟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好一番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与爱者,无忧亦无怖。呵呵”
怡衣自言自语念了这几句偈言,不由得痴了。
自己当然知道,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
可是,要如何才能离于爱,又如何能无忧无怖?
怡衣想起佛语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法相宛然,即为离于爱者。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呵呵。
自己也知道,饶喜怒哀乐都是由欲望而起。若舍掉欲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可是,人生八苦,生、老、病、死、孝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又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卓凡,这些佛语偈言,为娘自是都清楚的。然而,若自己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再做到时时勤拂拭,是否就可以勿使惹尘埃了?”
怡衣叹了一口气,明知道,却参不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太难!
太难!
卓凡仰着脸,目不转睛地望着母亲。他听不懂母亲的沉吟,但他能隐隐感受到母亲的无助和无奈。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母子连心吧”。
他扁了扁嘴巴,长长的睫毛眨巴着。不声也不响,只是不停地挥舞着胖胖的手。似乎在告诉母亲,你还有我呢。
此时,不远处园子里,卓妮和卓远追逐嬉闹的欢笑声,打断了慕怡衣的思绪。
放眼望去,
注: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段话出自佛学着作妙色王求法偈。意思是,一切的恩情爱恋因缘际会,都是无常的,难以长久。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恐惧害怕的事,而生命的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转瞬即逝。因为心有所爱,所以会产生忧愁担忧所爱之物不能长久为自己所有因为心有所爱,所以会产生恐惧害怕的情绪害怕会失去所爱。如果人能够心无所爱,就不会有忧愁、恐惧害怕了。
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z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