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多几百两银子,咱家能出的起。”王奇道。
建学堂约莫得几十两,学堂一年给教书先生的银子百两左右,中午得给孩童一顿饭,几十个孩童每半两银子,一年一百多两,也不多。
再加上购买书籍笔墨纸砚,几百两左右。
王父不解问:“奇儿为何突然想要建学堂。”还是有些不同意,哪有白白浪费银子的。
“爹,施善于人,必有福报。再了,咱家可是伯爵门第,难免有人嫉妒背后嚼舌根,若建个学堂,附近几里的百姓谁不得感谢咱家。而且呐,这些孩童中有成材的,不就可以庇护子孙么。”王奇循循道。
果然,王父一听立刻点头,这个做法非常好!万一后代出了败家子,护不住这家业,需要找些人来帮衬,这些读了书的孩童肯定有出人头地的,这就是臂力啊。
“行,爹这就是去买下村尾的房契。”王父二话不提着茶壶就出门。
“你啊,一提到伯爵,这人就坐不住。”王奇母亲打趣道。
……
“伯爷他父,县太爷又邀请你做客啊。”大树下聊的村民乐呵呵道。
王父穿着锦衣绸缎还戴个冠巾,右手拿个蒲扇,嘴里滋溜着茶壶。
“寻那王铁匠来。”王父叫喝道。
有村民就去王铁匠家找人,不一会,高壮的王铁匠就腆着脸过来,笑道:“老伯爷寻俺何事哩。”
王父摇着蒲扇,问道:“你那相连的几栋茅草屋地契值几多?平乡伯府买下了。”
“这……”王铁匠有些犹豫。
村民赶紧凑热闹问买这烂地契有何用。
伯爷家又有啥大动作啦。
“咱家要免费建学堂,让玩泥巴的熊孩子都能读书做学问。这人一老,就想着多做善事。”王父自得道。
“甚?能不用束修就能上学?”村民不信道。
王父一瞪眼呵斥道:“堂堂伯爵府还能蒙骗你们这些庄稼汉?”
“那我家大牛二牛岂不是都能读学问?”农家妇女兴奋叫道。
上学可不便宜,一年算下来就得几两银子,农户家哪能承担得起。
“当初我家里怎么样,你们还不晓得哩,我是一定要奇儿去县里读书,如今看看,奇儿跟宰相喝酒吃茶。”王父卖弄道,心里也有些感慨,幸亏当初推着奇儿去读书。
王铁匠有些纠结,犹豫道:“那俺就不收老伯爷的银子,这是好事哩,再俺家的良田也挂在伯爷名下。”
“你这臭皮匠!老夫喝的茶可是陛下御赐的,一两茶叶就几百两银子,老夫缺这点么?”王父怒喝道,完还摇了摇茶壶。
村民皆惊,这不是喝仙茶吧,这忒太享受了。
见王铁匠还有些墨迹,王父大骂道:“休要啰嗦,赶紧随我去县里办手续,该几多银子就几多,少不得你一厘。”
话罢又朝村民:“只收五岁到十岁的,限五十个,速速去伯爷府报名,不要作奸犯科的。”
指着一个二流子:“就你家那位是不收的,年纪就偷窥寡妇,怎生撩。”
“你家那位更别了,偷牛!要不是老爷我去县里求情,还不知得遭多少棍子。”
“你就更别话了,你家兔崽子偷我女婿的猪肉,被吊起来打过。”
“王秋,你家熊孩子嘴巴歪零,人还是可以的,就进来吧。”
……
待王父走后,村民兴高采烈去伯府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