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动员二十万人的准备工作,其中繁琐复杂远远超过张顺的想象。
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古代社会的战争组织严重依赖将领个人能力和基层官吏和武官的素质。
而对义军来说,经过马英娘军校的培训,武官的基本战术素养还不错。
但是基层官吏这块几乎全盘接收大明的人员和架构,实在是令人头疼的厉害。
什么贪污受贿、耀武扬威、损公肥私、拖延怠慢,等等五毒俱全、不一而足。
但是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张顺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清理,便只好依托义军武力威慑,进行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管理,自然包括很多繁琐的细节,耗费心神。
比如粟一石,去壳以后仅得六斗小米。
再比如一石小米从西安草滩口装船,运到三河口转运站以后。
可能因为水汽蒸发,实际不足一石。
当然也可能因为下雨林氏或者船夫故意洒水增加重量,然后盗取饷米。
这一桩桩一件件,忙的义军上下头都大了。
这一日,张顺正在存心殿批复文书,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起,打断了自己的思绪。
张顺皱了皱眉头,又继续批复下去。
结果,不多时,又“砰”的一声响起。
“悟空,外面什么声音?”张顺只觉得心烦意乱,不由恼道 “哪来的炮仗声?”
“呃......是两位小公子在后院里施放炮仗。”悟空闻言跃跃欲试道 “要不俺老孙前去看看?”
“算了,你要去了,恐怕这两个熊孩子就要变成三个了!”张顺哪里不知晓悟空的心思,苦笑着摇了摇头 放下手里的笔道。
“算了 还是我去走一遭,收拾他们一顿妥当!”
张顺所谓的“熊孩子”不是别人 正是自己的养子张化吉和嫡子张平安两个。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一转眼 当年的两个小娃娃,一个已经两岁半 另一个也快两岁了。
别看这两个小家伙年纪不大 却十分顽劣,经常一个不注意,就给你惹出来一通事儿出来。
张顺走出了存心殿,向后穿过了前门 进入到后院。
后院并不大 里面只有几处寝宫 分别安置着张顺的婆娘。
张顺兜兜转转 不多时便望见那两个小家伙蹲在那里。
一个一只手拿着一根线香 另一只手捂着耳朵 试图点燃面前的一个炮仗 一个正站在旁边望风。
“干什么呢?”张顺不由上前呵斥道。
“啊啊啊”两个小家伙一见张顺过来 连忙丢了手中的线香 舞动着小手跑了起来。
他们一边跑,一边笑 还时不时回头查看着张顺的动向。
“哎呦,哎呦 你俩别摔了!”眼瞅着两个小家伙如此欢乐,本来还一肚子火气的张顺不由吓了一跳道。
“怎么了 怎么了?”那李三娘正在附近忙活,听见了孩子叫唤忙跑了过来。
一看是张顺 李三娘就要上前打个招呼。
结果两个小家伙一看来了“救星” 顿时“娘亲、娘亲”的叫着扑了过去。
“哎!”李三娘无奈,连忙蹲下去,一手一个接了一个,然后像拎小猫似的把两人拎了起来。
“哎。你别勒着孩子了!”张顺见状吓了一跳。
“我都养两年了 勒着勒不着,我还不知道?”李三娘闻言没好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