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女生 > 地主家独生女 > 第732章 仅供参考啊

第732章 仅供参考啊

晁错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100亩产粟300石,亩产粟3石。

田大一直在变的。

石也变来变去的。

所以,这整理起来费劲、也不确定准确。

就是个参考吧。

管子治国: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四种而五获,即复种的产量。

淮南子主术训: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四十石。这是南方稻谷的亩产。

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新唐书食货志: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地主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亩产当为2石。这是京畿良田。

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奏救荒事宜状中:淳熙时浙东路绍兴府六县每亩出米二石。

旱地产量当然不一样。

丰收歉收不用。

牧庵集储宫赐龙兴寺永业田记中记载:今有田一亩,率以夏秋入止一石。这是,每亩田夏收麦一石,秋收粟一石,故曰夏秋入止一石。亩产按一熟计为一石,两熟合计为两石。

水田的亩产。两浙金石志记载,湖州报恩寺兴孝禅师碑:其田每亩租米一石。按对半租率,亩产仍然是2石米。

来个简单的。

战国前期,亩产粟2058斤。

战国后期,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

汉,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

唐,亩产334斤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宋,亩产309斤。

明,亩产346斤。

就饶桐县来,湖头村良田,亩产到过570斤,徐家村的田亩产也到过460斤。

也有法,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将近今的80斤,西汉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斤,唐宋,一般亩产大约200多斤,明大约400多斤。

还有,太湖流域平均亩产:唐138公斤,宋225公斤,明333公斤。

湖头村还不够给力啊。但湖头村的一季,一年两季的话差不多?

但是,饶桐县以前多少人口?

西周人口为1371万人。

西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在籍人口为5959万人。

宝十四年:约5200万。

徽宗大观四年:约4600万。这好像不对,应该一亿以上。

洪武初年:约5000万。未必准确。

人是要田养的。人若是太多,必然没得吃。

有人喊: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地之力穷矣。

地之力且不,人口,还是要合理的控制。

而技术,要不断的提升。

亩产,可以加快步子。

这是不同于儒士的表达方式,还有几个一目了然的表。

徐茉茶心想,实在不懂就学,统计啊之类。

学习使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