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背“歌诀”比较枯燥,所以常不为就结合实际来进行针刺的教学。
比如这几个人中谁有什么毛病,就现场一边背税歌诀”,一边演示针法,讲“针副。
这样,大家又不觉得枯燥无味,又领会了针刺的操作,反过来促进了“背歌诀”的积极性。
常不为在这个乡镇卫生院连续治好了几个病人之后,乡镇上一下子就传开了:
是乡镇卫生院来了一个“神医”,不管什么病,扎一针就好!人家就“摸摸脉”,就出你的病情,丝毫不差……
这个世界上,传播最快的,不是媒体,而是饶嘴,媒体传播,有的人听了就像是耳旁风,吹过拉倒。
但是,饶口碑相传,那是几何倍数的增长啊!要不然后世出现的“传销”,从来没有在任何媒体上做过广告,但是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就是口碑的力量。
口碑当然非常有力量了,这个偏僻的乡镇突然来了这么个“神医”,而且还没有和县卫生局打招呼,直接就在下面开展工作了,很快的就引起了县城里的注意,你当人家县里的卫生局都是吃干饭的呀?
人家对下面的各个乡镇的卫生院动态那也是随时随地的掌握着的,你别看没人愿意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当医生,可是,现在,就有人主动到这里来“工作”了。
县城卫生局医政科主管各个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同志这就来“视察”了。
来“视察”的卫生局医务科的工作人员姓毕,叫毕万喜,也是一个早年医学院的毕业生,医学院和医科大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医科大学是属于本科大学,而医学院则是专科大学。
这个年代,正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那还是非常少的,就算是县级医院的医生也不都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
有很多都是自己县里的“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然后经过若干年的实践锻炼,慢慢的成长为十分有经验的医生。
所以像毕万喜这样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人才,当然就会很快就被提拔到了县里卫生局做管理工作了。
毕万喜当初也是农村考出去的学生,所以对农村的状况是非常的了解,他也知道农村非常的缺医少药。
前些年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乡村医生”,但是,这些“乡村医生”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对整个医学的学习肯定是非常的不全面不系统,所以,在农村的医疗工作中,真的还不足以应付日常的治疗工作。
毕万喜也知道,虽然农村也有极少数的“家传”的中医,但是,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和药材上的局限性,也真的是限制了这类中医的发展的。
另外,这样“家传”的中医都是口口相传,爹教儿子,甚至是“传子不传女”的意识非常的严重,所以这些“家传”的中医基本上是满足不了农村对医生的需求的。
所以,毕万喜也一直都在琢磨怎么能够尽快的打开农村这种缺医少药的现状,怎么能够尽快的改善农村的广大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