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常同志,过去常听“有志不在年高”,一直以为那就是传说,现在,我才真的知道了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常同志放心吧,方青善这个“试验田”,我们公社全力支持,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个名堂来,明年常同志您再来,就能看到您播下的种子,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常不为又叮嘱李主任:“李主任,别嫌我啰嗦哈,其实呢,你们基层干部是最辛苦的,因为你们直接接触的就是老百姓,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最容易受到凡事“听、等”形式主义思维的影响。”
“就拿方青善这个承包的事情来说吧,他承包了河滩地,成功了,那是不是所有的社员都能成功呢?那是不是所有的生产队和所有的公社就都能够去推广呢?”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一样的,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去发展我们的工作。”
“比如,这个大队的土地是连成一大片的,非常适合机械化耕种的,如果这样的土地也给它承包给一家一户的,那就破坏了这片土地的耕作优势,种出来的庄稼千奇百怪参差不齐,那也同样是违背了客观规律。”
“所以,凡事都“听、等”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是无处不在的,“凡事”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和僵化的工作方式,都是我们工作中要极力破除的。”
“另外,就算是像方青善这样的农户都进行了“联产承包”,那我们也得对那些几乎就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发生了天灾病业的家庭,作出妥善的安排。”
“或者运用集体的力量,或者行政机关出面,总之,我们先锋队员绝不能丢下任何一个老百姓,一定要做到带领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抛弃,一个都不放弃。”
一番话说得李克申主任由然而然的荡气回肠,是啊,打破“两个凡事”的精神枷锁,真的不能够停留在嘴边上,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要时时刻刻的放在心上,随时随地的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发展,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多项举措,齐头并进,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
晚上回到方青善家,唐金萍喜气洋洋的跟常不为说道:“大哥,咱们啥时候回燕京啊?”
常不为本来还想多走几个村镇呢,现在常不为感觉到,是时候向调研办汇报农村广大农民对于“联产承包”的渴望需求的时候了。
另外,下乡知青已经陆续开始返城,越来越多的知青直接就跑回城里了,宁可什么都不要了,也要回城!
而且,回城之后,由于没有工作,无所事事,所以,城市的治安已经凸显出由单纯的惹是生非逐步的进展到团伙争斗的地步了!
如果不能够妥善的解决大量的知青返城而产生的问题,将会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