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红倌无情,提上裤子不认帐,恩客无义,拔鸟走人,转脸不认人”。
可是,这次,不知道被那个红倌人灌了什么迷魂汤了,咱们这个王大当家的却是动了真情了。
这个红倌人就是玉春楼的头牌红姑娘,现年正值及笄破瓜之碧玉、刚刚被摘花的,艺名叫做“黑牡丹”的行首张苏真。
这个张苏真,也是命苦,自幼父母双亡,俗话说三岁看老,小姑娘生就的美人坯子,虽然生活困苦,但是任谁一看,也知道长大之后就是妖妖娆娆的一个漂亮妹子,就这样,小张苏真就被没安好心的有心人给收养了。
一养养了十多年,张苏真出落的那叫一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仪态万方清丽脱俗的大姑娘,没安好心的养父养母费粮费米费心费力的所为何来?于是便和玉春楼的鸨麻商量好了价格,狠赚了一笔之后,拿着银钱远走他乡,过他们那称心如意酒醉饭饱的日子去了。
张苏真正值青春年少,豆蔻年华,虽然年纪尚小,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早就尝了个遍。
所以,虽然身处烟花柳巷,但是她也不害怕,心知这就是自己的命啊!张苏真小小的弱女子一个,无亲无靠,还能怎么样呢?只好逆来顺受,忍辱含垢的生活下去呗。
时事造人,这话一点也不假,张苏真打小聪明伶俐,在没安好心的养父养母跟前儿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再经过这些鸨麻和忘八头们的耳提面命的悉心教授,不但学会了读书认字,还学会了一些小曲小调。
这张苏真竟然就被门户人家以讹传讹传为琴棋书画诗酒花无一不精了,不长时间就能够在诸多恩客之中应付自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一时名声大噪,远近闻名,整个富余没有不知道玉春楼的头牌红倌人“黑牡丹”张苏真的。
恰恰这个时候,“仁义军”大当家的王福堂,来到了富余城“猫冬”,一下子就被玉春楼的头牌红倌人“黑牡丹”给迷住不能自拔了。
张苏真刚开始和王福堂接触,还是一样的逢场作戏,游戏生活,本来就是嘛,青楼女子接客,迎来送往,夜夜笙歌,恩客买笑,夜夜做新郎,席面打赏,自然都是少不了的。
鸨儿爱钞,姐儿爱俏,风流倜傥又肯大把花钱的王福堂自然就被玉春楼当作上宾来待啦,虽然俗话说花魁无情,但是一连几个月下来,不由得张苏真不暗生情愫,况且那王福堂已经花迷心窍,香入骨髓,一天天的茶不思饭不想就是满脑子都是“黑牡丹”张苏真。
王福堂是“仁义军”大当家的,胡子头子的家伙总是随身携带的,王福堂善使双枪,左右开弓,弹不虚发,说的玄乎了就是要打眼珠子都不带沾眼眶的。
王福堂天天腻在玉春楼张苏真的房间里,一来二去的熟识之后,张苏真对王福堂的匣子枪就由害怕到好玩,由好玩到熟悉,由熟悉到熟练,由熟练到精通,最后竟然达到了和王福堂不相上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