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了半年之后的六姐,就开始接着上班。
开始上班的六姐,还是做的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的装袋工作。不过,现在的装袋工作,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人拖拉,而是机器自动缝针,六姐只是在那里照看着。
虽然工作不再像以往那样受累,但灰尘还是跟过去一样多。水泥厂的灰尘,不是一般的灰尘,吸收到人体后,会让人患一种肺部慢慢僵硬的致命病。因此,所有工人都得戴着口罩作业。
六姐虽然也戴着口罩,但她的身体还是因为上次的手术而一时难以恢复,因此常常觉得喘不过气来。
六姐多少想换一个工作,但她既没有后台,也没有人事关系,因此这个愿望,只能是她的一种幻想。
六姐不仅不能换工作,还得把本职工作干好,表现积极,否则,厂里像她这种临时工的情况大有人在,那些人个个都想早点转为正式工,个个都吃苦在前,积极入党。甚至,还有人专找最吃苦的事去做。
六姐为了早日能够从一个临时工转变成一个正式工,就学着别人一样,表现积极,工作认真,不怕吃苦。
年终评奖的时候,六姐虽然没评上等次奖,却也评上了一个优秀奖。据,只要得了奖,就有可能成为转正的对象。
六姐正沉浸在转正的向往中,一个记者来厂里采访,问到了六姐,六姐就把她原本一个正式工,因为害病而转变成临时工的整个过程给那记者听了。
那记者听了六姐的这个情况后,只问了六姐一句,“你当时住院的费用,厂里跟你报销了没有?”
六姐,“报销了一部分。”
“那就行了!”记者对六姐,“只要厂里报销了你的治疗费,就明厂里跟你存在着劳动关系,你就可以根据这个,去劳动部门起诉,让他们还原你正式的职工的名份和待遇。”
“真的吗?”六姐疑惑地看着记者问。
“当然是真的!”记者,“只是,你当时报销的证据,还在不在?”
“这个应该在。”六姐似恍似惚地,“如果没有丢的话,就可以找到的。”
记者对六姐,“你赶快去找到,然后直接去劳动部门起诉,如果遇到什么麻烦,就来找我!”
记者走后,六姐就激动起来,就赶紧去找那住院费报销的证据。
证据很快找到了,六姐喜出望外,准备去县劳动部门起诉。
但家人却不赞同,他们不赞同六姐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六姐如果去劳动部门起诉,肯定会得罪厂里的领导。得罪了直接的领导,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况且,六姐已经在厂里评上了优秀奖,转正不定是指日可待的事,如果跑去告状,弄不好把这个转正的机会也给弄掉了。六姐虽然得了奖,却也不是等次奖,不是十拿九稳的那种。
六姐听这一,反倒拿不定主意。就在这时,六姐又碰到了那个记者,记者问她怎么不去办,六姐就了自己的顾虑。那记者反劝六姐,“你那是猴年马月的事,两个指头打时的事,我的这个是立竿见影的事!”
六姐还有些犹豫。
记者就,“要不!你把材料给我,我帮你去起诉?你,只要付给我一定的报酬就可以。”
六姐听那要钱的意思,就,“让我考虑一下再。”
回家后,六姐又把那记者的意思给大家听了,大家听了之后,就劝六姐,“你别听那记者瞎鼓动,他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了捞钱!”
两者之中,六姐不知道如何是好。
六姐就在这种犹豫中,放弃了一次机会。
等到六姐想要去争取一个新的机会时,却再也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