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将要与张大良结婚的前半个月,四姐有意地带着张大良回了一趟娘家,也算是她出嫁前的最后一次回娘家。四姐的本意是回这趟娘家,到亲戚家每处都走一趟,既是给亲戚一个交代,也是作一个最后的告别。
这样的巡走,当然不能空着手。可是,张大良却似乎一点人情世故也不懂,他丝毫没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四姐不好直接提出,每到一处就自己掏钱买点东西,算是一个见面的礼。张大良是个聪明人,但他却在这个细节上显得很迟钝,四姐掏邻一次的钱,又掏邻二次钱,张大良还不知道主动掌握,主动作为。
四姐知道现在还在监外执行的张大良,肯定经济拮据,也就不怎么难为他。只是,想到张大良在他的那些狐朋狗友面前请起客来如此大方,她就有些不高兴。
但四姐没有把那种不高兴表现出来,她只是放在心里。
让四姐没有想到的是,张大良不仅舍不得花一分钱,还总是一幅大圣者的样子,每到一处,他都要作一番炫耀性的自我介绍,并拿出他那个特约记者证来让人家看一眼,似乎他走进谁家,就是谁家的荣耀。
四姐虽然对此有些厌恶,但她知道文人也多爱面子,也就不放在心里。
回到县城,张大良就开始张罗起他的结婚事情。这时的四姐,开始看出张大良的一些不好的毛病,但事情却开始向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已经把消息散布到所有亲朋的四姐,也只能顺着命阅安排,准备接受张大良的安排了。
定酒席的时候,张大良把四姐带到了全城最高级的一家酒店,要在那里举办他们的婚礼,还要请婚庆公司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那时的婚庆公司,才刚刚在社会上起步,价格昂贵,那酒店的费用,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四姐知道张大良并没有钱的底细,而且他还是个监外执行的犯人,搞得太张扬了,不仅会惹出麻烦,而且也会背上债务。
四姐就劝张大良,“我不是那个爱慕虚荣的人,你就别这么张扬了。”
“你不爱面子,我不要面子呢!”张大良,“我就是要让这个县城的人知道,我张大良可不是那个容易倒下的人!我很快就会东山再起!”
四姐这才看出张大良的真实心态,作为一个男人,有自尊心当然是好事,但若是太好面子,爱慕虚荣,却并不是好事。
四姐还没有开始不,张大良就非常武断地,“你既然跟了我,就应该事事处处听我的,顺从着我,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贤妻良女型的好女人!再,我张大良男子汉大丈夫一个,凡事自有个主张!”
四姐就问,“你这样张扬,要用很多钱的,你有钱吗?”
“这个你有钱就帮一把,没钱就最好不要管!”张大良,“我去借!”
“我不同意你为这事借太多的钱。”四姐实话实。
“做大事哪有不借钱的呢?”张大良,“国家搞建设也负债呀,外国人都兴先享受后支付,怕什么?”
“债借多了怎么还?”四姐,“我们今后还要过日子的!”
“怕什么?”张大良脱口而出,“人不死,债不烂!”
四姐惊讶地看了张大良一眼,张大良的这一句无心话,让四姐看到了张大良的老赖心态,也让她顿时对张大良的为人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张大良开始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意识流露,便亡牛补牢地辩,“债肯定是要还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尽管张大良作了解释,四姐对张大良的认识仍然没有改变,也愈发有些不安。
四姐越想越觉得事态严重,她可不想让娘家人将来看出她的日子原来是这样的,四姐就找张大良,谈了她想低调处理结婚事情的想法。
四姐的想法非常简单,只要求张大良办一桌酒,走个结婚形式。
张大良的想法与四姐的想法背道而驰,两个人谁也没有服谁,最终发生了一场极不愉快的争论。
最终,两个人不欢而散。
四姐有些伤心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前思后想,越想越觉得她看错了人,越想越觉得张大良有太多的地方跟她完全不是一条道上的。
但善良的四姐,即使如此,还是不想放弃这桩婚姻,毕竟,这桩婚姻是她自己挑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