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府里。
郡守,守备,主簿……等一干重要郡里的管员都在。
而几个县里的县令也在。
大家都沉默着。
这刚正的郡守,姓厉。
厉郡守,向来就是硬骨头,是这个王朝的一把利剑。
他做过几次八品巡按,最高将三省总督都掀翻过。
挨过廷杖,下过诏狱。
他是罕见的表里如一的管员。
他是真正将那些道德文章,王朝律法,当成为人处世的原则去做。
朝廷高管们,许多同僚们,虽然心中和口里都鄙视他,但又非常羡慕他——
即便是这些狡诈精明的管员也明白,百年,千年之后,厉郡守必然会留下名字。
因为对方有着真心,为了百姓好,为了朝廷好。
对方要真心贯彻那些律法——虽然律法骨头里是为朝廷服务,但至少在台面上,还是有着相对的公正。
比如律法上明文说,百姓告管,要先挨板子——但是证据确实的话,管也要被罚。
这就是典型的向着士大夫。
然而即便如此,士大夫也不满意,还是要处处违背律法——毕竟犯错了,还是要罚的。
又比如律法上对看似最为卑贱的仆役,也有保护——即便是卖身的仆役,随意杀死了也要处罚,罚钱,降职等等。
这本质上,自然是为了保护朝廷的劳动力,保护兵源和税源。
因为律法是在开国时建立的,而开国时人口是少的。
当然到后期时,人口又太多了。
而这些和光同尘的官员们,虽然现在过得很舒服,既有着当世名声,又有着大量财富。
但百年,千年之后,他们的虚伪会被后人拆穿,他们的名声会狼藉不堪。
这一点,那些朝廷中的精明人,都是明白的。
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做到像对方那样,顶多是花一些小钱,花一些族田,给自己买点名声。
而现在,这位刚正的厉郡守,就遇到了难题。
“都别愣着了,大家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厉郡守终于开口道。
“郡守大人,为今之计,只有向上密报了,请皇上亲自派厂公来看。”说话的人是守备。
众人一个个怒目而视。
请厂公,那不是找死吗?
这守备为什么敢说这话?
当然是因为他的亲家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大太监的侄子。
拐弯抹角能扯上关系。
而现在这事,根本瞒不住,他要赶紧给自己找退路。
首先,郡守的性子,他明白,这事肯定要上报,皇上肯定会知道。
到那时,他们都要担负一个“没有提前觉察,没有提前处置,坐视祸害扩大”的罪名。
这罪名是要死人的。
因为在皇帝眼中,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们是不是与那山神勾结了?
而现在,守备将事扩大,就能与厂公直接牵头见面,将事情详细说上去。
反而有可能脱身:皇帝也想长生不老,也想健康多子。
这山神的事,未必就会走向决裂,相反皇帝有可能封对方为国师。
毕竟没有本事的骗子都能当,没理由有真本事的山神不能当。
如此一来,他这个提前通知皇帝的人,自然就没有责任了,还能有一些好处。
只要打点好了。
“本府会再次上奏朝廷,请内阁速派钦差,前来办这事。”厉郡守刚正是刚正,他也是知道该怎么做事的。
尤其是在一些可以转圜的地方,他会转圜。
只有涉及到原则之事,才会拿命拼。
现在就是要把事扩大,不扩大的话,没有办法了。
……
于是,内阁再次接到奏报。
并且还是一干管员的联名。
这事就大了。
如果不是真的话,很难想象这些管员会在一个怪力乱神的事联名,而且还不是欺上瞒下,是让上面抓紧派钦差过来。
这就证明,事情是真的。
次辅看了看,对众人道:“各位,你们怎么看啊?”
首辅皱眉道:“事情大了,如果这山神是真的,皇上肯定大有兴趣,并且派出太监和厂卫去调查。”
“那事情就大了,皇上肯定要将这山神引入朝廷,奉为国师。”
“到那时,庙宇,宫殿,各种大工,会层出不穷。”
“而如今,户部早就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年年亏空,这可怎么办啊?”
三辅说道:“拜成公说的是,可是这事,我们能阻止吗?”
“阻止不了,这奏报上次放在最后了,皇上没看,吕公公直接批红。”
“而现在可是再次送上来了,而且扩大到一郡,将来就是一省,再就是几个省。”
“那时候就晚了。”
……
正当内阁众臣们聊天的时候,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得到了消息。
某个大太监得到了守备秘密传来的消息。
只见那位大太监,迅速跑到皇上的道宫里。
先从小太监口中,确定了皇帝有空闲。
接着就缓步走进去,直接趴在地上,将奏折举过头顶:
“皇爷,皇爷,万喜啊,万喜啊!”
“有什么万喜的?”皇帝闭着眼睛。
又不知哪儿来的祥瑞,当然有祥瑞总比没有好。
“是神仙降临了,这次来的是真仙啊,真仙显灵了!”大太监语无伦次,兴奋到极点地说着。
当然大半是演出来的。
皇帝这才睁开眼来,低头看过去。
只见那奴婢四肢趴在地上,手中拿着一份奏报。
“呈上来。”
旁边伺候的太监,立刻走过去,拿过奏报,交给皇帝。
皇帝打开一看,那上面,将山神显灵的事情,写的完完整整。
从最早山神杀死四十几个盗贼,再到郡守带兵破庙,结果数十士兵被杀,都有完整的数字。
后面还附带着一个又一个手印和名字。
至少有数百人来证明此事。
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完整的,可以随时派出钦差去查访验证。
皇帝看后,顿时心中大动。
会不会是伪造的?
他第一时间这样想到。
以前伪造祥瑞的事,可没少发生。
别以为下面的人不敢骗皇帝,不敢骗皇家。
皇家的公主,卖了十几万两银子,嫁给了痨病鬼,皇帝也只能为了面子,压下这事,只是处死了为首的大太监。
皇帝自己,几次被火烧,最后也查不出是意外,还是人为来。
这就非常可笑。
所谓的皇权至高无上,碰之即死,话是这样说,落到实际上,就不是这样了。
具体到某个人,某几个人,那是正确的,森严冷酷,湮灭一个人的命运。
但当它面对一整个阶层,太监阶层,宫女阶层,士大夫阶层,皇权又是脆弱的。
十几个宫女合作,就能将皇帝置于危险的境地。
皇帝没有露出喜色,也没有露出惊色。
他只是反复看着奏报。
看过之后,他心中想着,那些祥瑞之事,下面人也没有这么折腾过。
由此可见,他们这一次是何等的认真。
这事有三成可能是真的。
是的,即便有这么多详细的人证,皇帝仍然不会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