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两人见到来者,当即起身行礼:“见过胡夫子。”
胡夫子年纪有些大了,走路慢,话也不快,但精神不错,看向顾沉的眼神格外有神,他进屋道:“你何时回家一趟,若是能取来顾先生的亲笔诗文,哦不,哪怕只是寻常的文字也校”
顾沉更迷糊了,联系徐辞秋刚才的话,问道:“胡夫子的顾先生是指三妹?”
“当然呐,难怪你学习如此用功,有这么一位学究饶妹妹,有点压力也不足为奇,秋池宴上,令妹七步成诗,大放光彩,又着劝学文章,更是被人奉为经典,秋池宴后又与诸葛先生一起着书音符,不仅是云州的人知道她,是整个大周都知道她顾先生了。”
胡夫子的缓慢,却别有一番激情,言辞间似乎对顾颜有此成就而感到骄傲。
“这这……我……这……三妹她真的……”
他是真不知道该什么,该怎么表达此刻的心情,他家三妹会写诗,他是知道的,但对于顾颜的写诗水准他也清楚的很。
可现在,她竟然能与诸葛先生一起着书!
这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他之前的推测没有错,这个三妹已经不是和她一起长大的那个了。
想到这里,他是该伤心的。
可他早就已经接受了这个答案了,现在只是进一步确定……他想回去一趟了。
…………
因为顾颜的文章诗词,一时间,云州纸贵,又因为她一人,带动了新的学习之风。
有时候,甚至能在街上听到有人在读拼音的声音。
因为顾颜在编写拼音的学习方法时,用文字发音描述了字母的音节,所以不需要每个人去教,他们就能懂的。
因为她的那本,现在许多人在闲暇时候,讨论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书中人物。
以云州和灵州为中心,学习顾颜的书的人越发多,知道顾颜的人也的多了。灵州是诸葛老先生的家乡,音符有他的加持,带动了无数的学子和整个灵州人。
有这么多助力在,这简直就是最强的主角光环,只是一场秋池宴,她就名动下,这可真的是一朝成名。
而她此时正在桂坪村劝李大娘。
“李大娘,你就跟我们走吧,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我才能熬过那些日子,现在也该我报答你了。”
李大婶推脱道:“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一把,我可不是图回报的。”
“我知道,可大婶总不能让我做忘恩负义之人吧,你要是不愿和我们一块住,我现在自己也有了足够的钱,可以给婶子买座房子。”顾颜拉着她的手劝道。
原本想等庄子修缮好,将大婶接到庄上一块住,可眼看着气越发寒冷,冬的日子可不好过,她就想将大婶先接到顾府。
至于为什么之前不接,那是因为这个家到底是顾老爷和大嫂了算,而她那时候又没什么余钱,钱都不够自己用,哪还有钱多照顾一人,而她又不想在这件事上花顾老爷他们的钱,这才拖到了现在。
李大婶见她都到这份上了,便将想法明了:“我要在这里等我儿子,他不回来,我哪儿不去,万一他回来没找着我,那可怎么办啊。”
她这话让顾颜听了心酸,李大婶的儿子投军十年了,要回来早回来了,可做娘的不这样想,总怀着一份希望盼儿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