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许瀛还有许泓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在外界众人对许令仪和许意筝横加指责嘲讽的时候,许家上下拧成一股力量,与外面的蜚短流长抗争着。
在这之前,关于许意筝为何会背上一个不检点的骂名,还是在钧州老家的爷爷后来调查清楚的,其实根源也是一个饶无心之举,只是他不会想到自己一句简单闲聊的话会被有心之人听去,然后变成了一场无形而有声、针对许意筝的迫害。
听爷爷后来,一切源自霍义行的父亲。
农闲时霍父在许家窑坊做工,一次与一群窑公坐在一起休息吃饭,各自聊起自家的孩子,有人见霍父一直沉默不语,便问:“你家孩子在哪里?在读书还是已经做官了?”
霍父对霍义行突然出走一直是心存不满的,听到有人问,他立即气鼓鼓的骂道:“那臭子长了翅膀就飞走了,从没有为我和他娘考虑过,不也罢,起来我就生气!”
那人咬了一口馒头,质朴的脸上满是不解,心下寻思:长了翅膀?还飞了!这是什么厉害的本事!随即又问:“飞去哪里了,难不成你家儿子会功夫?”
坐在他身侧的一人听到后插道:“你新来的不知道,他家那子可是我们镇上有名的混子,打架闹事样样都干!”
霍父仰头将碗中剩下的汤喝完,想起这些就怒气冲,骂道:“谁知道他飞去哪里了,写回来的信就三个字,从不自己在何地!”
那人笑道:“你别生气,我听很多人过,他们把这种事情叫做闯荡江湖,你家儿子就是去闯荡江湖了!”
霍父在地上碎了一口:“闯个屁江湖!我都还不起因为买粮食种子在年初借官府的钱了,他却在外面和主家姐逍遥自在,我能不生气?!”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无心的对话,当日却被有心的人听去了,那人是此处有名的“长舌妇”,当日就与霍父在一起上工,将他的话听的一清二楚,之后不久,许家姐与农家子霍义行在外风流鬼混之类不堪的话就传开了。
许韬明白了缘由之后,也只能无奈的叹一口气,因为他能用剑斩断被点着的绳子避免更大火灾的发生,却根本无力斩断人言的传播,尽管他会在所有窑公面前将一些事情解释了,但是关于孙女这样不堪的流言终究还是传到京城了!
许家窑坊因这件事情,还闹过不少事情,在许家做工时间较长的窑公见旁人这么诋毁自家姐,他们自然不干,做工时若是听到有人无缘无故姐不检点之类的话,他们都会直接握拳捶过去,不会一句多余的话。
这种方式自然是偏激的,但是流言这种东西,又何曾不是一种更为偏激的言语宣泄!
后来许家渐渐不再雇本地农人做临时窑公,许瀛会去外地招揽窑公,并在招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测试,通过后才能进入许家窑坊。
之后许韬去了一趟京城,那时候正值许意筝被禁足期间,爷孙两人这一次一见面并不是和往常那样直接出手练剑,而是不言不语地坐在庭院内,不约而同的看着房前的那株海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