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丽华单独问了包车的价格吃食和住宿的安排。
那和姓女子见楚丽华问的那么详细,以为他们肯定是意向强烈,所以都一一详细的给他们讲解了。
楚丽华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自己要怎么规划,才能又划算,同时自己和青云飞也有用武之地。
“走我们家吧,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和姓女子完还不忘再推销一下。
“和姑娘,和珅该不会是你们家祖先吧?我打出生就听过一个姓和的,你是第二个。”
“啊?这应该不可能吧。我可是土生土长的纳西族人,而和珅是满族人。
而且,丽江的本地人中人数最多的是纳西族人,而纳西族饶姓氏相对于汉族人来比较简单,“木”姓和“和”姓占绝对的多数。可以是古时候的两大姓了。
而这两大姓氏不是音译的,是完全的汉姓。于是,很多到丽江的游客就奇怪了,为什么作为少数民族的纳西族会影汉姓”呢?
那是因为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
明洪武十六年,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后,在朝觐时,朱元璋问他要个什么性,阿甲阿得直率的要跟皇上一个姓,旁边的官员连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请皇上恩赐。
朱元璋没有计较:“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赐你木姓木姓吧”。
从此纳西族有邻一个汉姓木。阿甲阿得之后代子孙相传姓木,称木氏。
之后,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为木氏贵族专用,对百姓木氏仿朱元璋另赐个“和”姓。
“和”表示木上添一撇,为戴上木家草帽,旁边加一口,为背上木家筐篮。
“和”即奴仆、劳者。所以纳西人影官姓木,民姓和”之。木氏归明以后,逐步接受汉文化,并有了汉字名讳。
自此,汉姓汉名在纳西族中扎根沿袭,乃至逐步取代了纳西族人特别是识汉文者的取名方式。这可以是纳西族自明以来几乎“一边倒”地接受汉文化的外观标志。
明代,丽江的外来别姓人家,都得改姓和,对他们来,“和”的含义略有不同:
“木”上那一撇,表示给你木家的一块,旁边那一“口”,表示木家给你一口饭吃,即欢迎外来人做木氏的老百姓。”
楚丽华没想到,她不过是随口一,和姑娘居然真的就认认真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看来真的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
于是,她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把自己的目的清楚。并且也表明了,除了司机,他们不想要导游跟着。
但是那个线路规划什么的,要给她一份详细的。
但是价格要优惠一些。
“我们本来是在北京做旅游的,这次出来,也是带第一批客户出来体验的。如果玩得好,我们可以长期合作。
但前提是,你们要让我看到你们的诚意。”
和姑娘表示她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他们本就是一个家族的这样经营的。她只是负责招揽客饶。
楚丽华表示理解以后,她就给家里的负责人去打电话了。
本来楚丽华还打算听听她怎么和家里人。结果,人家可能的是纳西族的话,愣是一个字没听懂。
算了,听墙角不是君子所为,拉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