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丫头?不不不。”左冷宸摇了摇头,“不是她,她背后应该还有人。”
左冷宸想起第一次见那位丞相夫人时的情景,当时她对于自己从平疫坊回来颇具微词,却没有唯恐避之不及,反而是告诉自己如何防范,做到对自己好,更对别人好。
“你的意思是那位丞相夫人?如果是她,何必多此一举,直接给你不是更好?”方成言不赞成道。
“你有所不知,那并不是正确的疫方,只是对于几次大型瘟疫的总结,可以提供参考,却不一定有效。不过她既然如此做,便是出于一片好心,我左冷宸自会替这南汜城的百姓铭记于心。”
“算了,等过几日看看药效再,不论如何,这南汜城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试药的事情左冷宸并没有隐瞒,第二傅黎轩他们也都已知晓,苏苒听后也觉得有些欣慰,不管药效如何,左大裙是没有浪费自己一番好意。
来苏苒也一直有个疑问,要这瘟疫的产生和传播,大可分为自然和社会因素。水、旱、蝗、震这是很难预料的,时有也相伴而生,但凡这些灾害过去,人和牲畜会大量死亡,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便会容易形成疫病的传染源。
这是其一,还有一样就是战争和饥荒。
太平年间,大家安居乐业,虽也有不少穷苦人,可毕竟死伤有数,若是遇到灾,朝廷一般也会提前预防瘟疫的发生。可一旦遇到战争,朝廷顾之不及,大都会闹饥荒,人们迁徙躲避灾难,接触频繁,一让病,一传十,十传百,这都是连锁反应,身处环境恶劣,饥寒交迫,身体免疫力自然更低。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这个理儿。
南汜城身处三国交界,可如今太平年间,既无战争也无灾,那这疫病兴起的可就有点奇怪了。思来想去,苏苒只得联系到了城外的那些流民身上,他们进不了城,可城里的人却是可以出去。一路上苏苒就看见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想而知这一个冬他们是如何熬过来的,年前年后又冻死了多少人。
三后,有两个好消息传来,其一是服过药的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其二是朝廷派遣的御医也已到达。
“双喜临门呐,左大人。”苏苒笑道。
“同喜同喜。”左冷宸拱手,“早日结束,夫人才能早日与丞相大人团聚。”
“呵呵。”苏苒没想到左冷宸会这样,一时无言以对。
“上次见夫人时,夫人与本官所之言,昨日御医也有提到。来还是本官疏忽,还要谢过夫人提醒。”
听到左冷宸这样一,苏苒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那个左大人,这段时间我让婢子们赶制了不少口罩,你可否代我发放下去。”
“口罩?”
“对,顾名思义,就是遮挡口鼻之物,比之围巾此类的物什更加严密些。”
苏苒从袖口掏出一支口罩交与左冷宸,“大人可以试试看。”
左冷宸是谁?不学识渊博,也算见多识广,他只接过口罩看了看,听苏苒这么一,便知道如何正确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