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你可有什么人选?”
“这个……”太子心中还真有一个人选,但有些不敢说。毕竟他推荐的人是他那老丈人,大理寺正卿于士英。
英宗瞪了太子一眼,“有什么话就直接说,扭扭捏捏的。别忘了你是储君,如此模样,成何体统!”
太子吞了吞口水,道:“儿臣以为……以为大理寺于正卿可当此任。”
说完,抬头偷偷看了看英宗的脸色,见没有任何不悦之色,便松了口气。
“于士英?”英宗虽然未置可否,但心里却不以为然。若由于士英来侦办此案,肯定会扭曲事实,把睿王踩到河沟里永远都翻不了身。
因此,此事绝对不能交给他,甚至不能交给他的亲近之人。
看来,太子也没什么好人选。他倒是有几个人可以用,但却不想过早将他们暴露,还是继续雪藏下去,留给新君为好。
“陛下,老奴倒是想起一人。”
“嗯?”英宗猛然回头看向赵巽,这老家伙从不出宫,居然也有人选,莫非是个宦官,不应该。宦官不得干政,这个禁律赵巽应该了然于心才是。
“说说看?”
赵巽点头道:“陛下是否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一位名动京城的奇人。”
英宗微微皱眉,二十年前那一位名动京城的奇人?二十年虽说不长,可也不短了,有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
现在只有一丝印象,至于叫什么,确实是想不起来了。
睿王神色一动,陡然想起一人,布衣神探李越伦。
二十年前,京中连发大案,有司衙门一筹莫展,皇帝陛下忧心忡忡。
有一名布衣青年击鼓撞钟,毛遂自荐,以布衣之身查察大案。因心细如发,不畏强权,最终告破连环大案,震惊朝野。
英宗皇帝嘉其功,赞其能,欲擢其为大理寺正卿,监察天下大案。
结果,李越伦坚辞不受,挂冠而去。一时之间,成为奇谈。
英宗皇帝稀其才,传旨天下,封李越伦为布衣神探,以布衣之身行走天下,可查察一切冤案。
而今,这位布衣神探李越伦正在京城中。
“父皇,赵侍郎说的是布衣神探李越伦。”
“布衣神探李越伦?”英宗皇帝陡然想了起来,原来是他。此人可是一名不可多得人才,此案交给他来处理,必定能够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好,赵巽,即刻拟旨,召布衣神探李越伦进宫。”
“老奴遵旨!”赵巽答应一声,转身走了。
“你们也都回去吧。”英宗吩咐道。
陡然,他又想起了一事,说道:“睿王,镇殿将军杜国柱府中,你要多照料一些。”
睿王闻言点点头,道:“儿臣遵命。”
大舅哥只有一名女儿,遭逢如此大事,自己若不帮衬着,让她们娘俩……
睿王摇头叹息,王妃得此噩耗,不知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