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父女俩就围着小火炉,烤着火,朱砂再将如何查字典,跟李青松慢慢的讲着。
夜色中,这个窗户中透着暖暖的光,倒也是温暖。
虽然这样折腾下来,李青松的文化水平,不至于一下就突飞猛进,但至少自己会查字典了,以后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不用再腆着脸,四处张嘴问别人了。
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李青松,脸泛着红光,在炉火的映衬下,更是红红。
“爸,其实你也不用着急,这学习的事,也是欲速则不达,我们只要想一想,一天你只新学五个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你也会认一千五百个字了。”朱砂还怕李青松着急,安慰着他。
“我感觉,我一天学十个也没问题。”李青松主动的给自己加了担子。
一天学十个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就是把这常用的三千五百个汉字给学完了?
这平时做家具做累了,趁着休息的时候,拿出字典来翻一翻,劳逸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完美的结合啊。
朱砂倒是呆了呆。
她突然想起,某个电视节目上,那个靠着背古诗词而走红的人。
人家同样是底层人员出生,平时就是送个外卖而已,他在送外卖的空余时间,背背诗词,结果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大量的诗词量,甚至超过了不少什么专业的学生还有教授。
可以说,这碎片化的时间给用上,还是很厉害的,搞不好李青松只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这学习水平就上去了。
不要求李青松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水平,懂得什么天文地理,可就平时读读书,看看报,开开眼界,增加一些见识,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