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苏氏庄园,李临川研究室。
李临川进入关于紫晶的课题,已经七个地球日了。
眼看着一个个数据被解读,一个个谜题被解开,一块块紫晶转化为纯能量体,那种成就感是十分强烈的。而学术的魅力就在于:当你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倒所有人的难关时,当你突破某一领域,见识到其他人无法领略的风景时,那种奇特的感觉会让人上瘾。
李临川励志要做一个旅行者,探险家,他所信奉的一条真理是:“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现在,银河系限制了他的身体,但是却无法限制他的精神!学术界的探索,可以让他的精神在另一个层面不断地领略新的风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
比如,紫晶的正确使用方法。
人类进化史中,最开始人类是使用人力作为能源进行生产劳作的,后来人们学会了驯化,开始让畜力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能量源,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开始不再为温饱担忧,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探索新的更高效的能量源,于是蒸汽时代到来了,十倍几十倍的生产效率让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界。
再后来,伟大的麦克斯韦,尼古拉·特斯拉,法拉第等人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在这个以煤电为主要能量源的世界里,人们的生产力几百倍于原始能源时代,于是各种前所未见的东西、发现,迅速推进基础科学不断的进行突破,而随着电气时代的高效产能带来的是更高的污染,于是追求清洁能源成为了新的科技发展方向,从风能、水能、太阳能,到后来的核电站、核聚变电站、人造太阳能源站,再到后来的星光矿反应炉、戴森球结构、行星内核反应堆。
追逐更高效的能源一直是人类进化史中不断进行着的活动。
但是从来没有一种能源是可以无穷无尽使用的,只有时效长短的区别。所以人类受益于能源,也受困于能源。
之所以能源是会耗尽的,这是因为宇宙的限制,最初宇宙是由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质量也无限大的奇点爆炸形成的,那么这个奇点所蕴含的能量就是宇宙爆炸后宇宙内部多种能量的总和,根据“能量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的真理,只要这个总和不减少,那么宇宙中的能量就是在相互转换中不断运作的。
例如恒星,这就是一个不断转换中的能量聚合体,核聚变让它不断的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可以持续的时间以亿年为单位。但是当这个能量聚合体内部没有新的核可以进行核聚变之后,恒星就会走向死亡。恒星自身质量低的,它的死亡过程很简单,崩碎成星尘就是最终的结局,但这依然会形成孕育行星的条件!例如太阳,它就会在生命的后期演化为白矮星并逐渐消失在星空中。
而大质量恒星在这个过程中,恒星自身会释放出自己最后的能量将整片星空浸染,死亡初期,某些恒星会由于自身质量的关系变成一颗超新星,而超新星最终爆发后,这颗恒星就真正的死亡了,形成的超新星遗迹会成为新星系或者新恒星的摇篮,孕育出新的恒星系统。例如八倍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就会在死亡后形成超新星遗迹。
这个过程就是能量总和不变的情况下,能量的相互转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恒星自身的质量太大,在死亡的后期因为剧烈的能量爆发会形成中子星,这是一种全新的能量运作形态,可以说恒星以另一种形态获得了重生,只是这个新生命可能不会很友好。例如十倍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在死亡后就会成为中子星,如果你在星际航行中迷路了,而你的能源充足的话,你可以寻找最近的中子星,利用它为坐标找到你的航向,或者利用它超大质量产生的超大引力,进行引力弹弓操作,可以将你顺利的送到遥远的目的地,前提是你不会被加速度撕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