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此人你说他没能力么,不,他有,最起码日日红木线厂他能管得很好,也确实管得还可以,可做事情大魄力大的战略眼光他没有,而且好大喜功,绝对不适合做企业,也根本做不成!
木线条这个产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是顺应着dy地区的建筑产业壮大。但是最重要的木线条生意是张琅当初的第一桶金,也是当初想要改变家庭命运的重要手段。事已至此,第一桶金确实拿到了,可是家庭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木线条生意而出现向好的改变,这个事情是张琅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眼看着木线条市场管理混乱,张琅已经不高兴去做出改变,也不愿意去改变。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这楼要塌了。
即便如此又与张琅有何关系呢,上辈子木线条市场垮掉,dy老百姓也没掉块肉,反而过了10几年红木家具产业又开始兴盛起来。最重要的是,这种小产业已经不能入张琅的眼里了,垮了就垮了吧。
摇摇头,失落的从木线条市场走出来,就连李募也看的出来这个市场管理的太混乱,三教九流都在里面发家赚钱,搞得乌烟瘴气,乱象恒生。若不是因为现在木线条生意火爆,掩盖了很多乱象,恐怕这个木线条市场就很快会黄掉了。
不过李募看了看张琅,一眼就看的出来,张琅也对这个市场非常失望。
“琅琅,这个木线条市场以后要黄啊。”李募试探性的问道。
“嗯,我知道,迟早的事情,不过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张琅对着李募平静的说道,就像是看待四季变化,风吹雨下般平淡冷漠,毫无感情。
“走吧,我们再出去转转。”不再多加耽搁,张琅拉着李募往车上走去。
……
没过多久张琅和李募就到达了横店小镇,在后世这个小镇上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作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外景拍摄地——横店影视城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剧组在拍戏。据横店旅行网统计,从2008年开始,每天最少有10个组、最多时同时有40多个电影、电视剧及影视广告剧组在横店置景拍戏。有业内人士曾做过一个夸张的统计,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2012年使用群众演员共计30万,其中60%演过鬼子;全年48个剧组在排演“抗日”,一人最多一天死8次,一部30集电视剧至少拍摄4个月——有人夸张地计算,横店2012年“消灭鬼子”接近 10亿……
其实,影视城只是让国内老百姓认识dy认识横店的一张名片而已,说实在的横店的影视旅游产业确实为横店和dy老百姓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对于后世的影视城集团来说,影视文化的收入占比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更多的其实是集团的其他产业为影视城集团贡献了大量的利润。
不得不说,影视城集团的存在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横店镇经济发展的大旗,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点来看影视城集团的贡献确实很大,后世也有很多人把横店镇称做横国,这是基于经济发展,老百姓富裕之后的自信心爆棚的一种表现。不过,横店也确实当得起这个称呼。
李募开着车,驶入横店最有名气、也是后世最为繁华的一条街—万盛街,在后世,将万盛街中的一段截留,打造成了步行街。奇葩的是,后世小视频网站火爆的时候,万盛街这条步行街每天傍晚都聚集了大批网红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说唱的,为横店老百姓的夜生活提供了不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