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这点小把戏,怎能瞒过儿子商臣的心思,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给留,必须立刻死,立刻死!
商臣冷冷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没有亲情,没有怜悯,没有犹豫,命人抛给他一条白练。楚成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临死想吃口熊掌,都得不到满足。
一代枭雄,上吊而亡,也算保留个全尸。
楚成王,成为第十七位被弑的国君,而且被自己的儿子弑杀。
早在公元前638年,他救援郑国,在‘泓之战’大败宋军,回国却从郑国强掠了自己的侄女。当时叔詹就预言:楚君将不得好死。
公元前672年,他杀死哥哥熊艰,篡权夺位,如今又被儿子杀死,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巫师矞似的预言,在成得臣和楚成王的身上应验了,剩下商公斗宜申,能逃出这个诅咒吗?
按礼,君王死后,官方要追加‘谥号’,对他的生平有个综合的评价。较好的有文、武、庄、桓等等;不好的如幽、灵、厉、哀等等。
现在,我们称呼古代的帝王,都是死后追加的谥号,是对他们生平的评价,活着的时候是没有的。而他们本来的名字,除了专家学者,一般人是不会刻意去记住,至少我是如此。
当然,这个‘谥号’不是谁都能有的,除了君王,只有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能有。比如岳飞,谥号武穆;诸葛亮谥号忠武侯等等。
楚成王死后,商臣对他要废除自己太子地位的做法依然耿耿于怀,给他定的谥号为‘灵’。谥法之中: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这个字看去不错,几乎没有一个褒义,一般用于昏庸荒唐的帝王。
楚成王在位四十多年,任用贤臣,开疆扩土,绝对称得上一代明君,唯独对自己儿子看走了眼。商臣给父亲的谥号为‘灵’,真是刻薄寡恩之辈。
或许,楚成王幽魂不散,对于谥号为‘灵’非常不满,瞪着大眼睛,就是不闭目,这大概是最早‘死不瞑目’的记载。商臣一看,感到恐惧,就把‘灵’字改为‘成’,就是我们通常称呼的楚成王。
这个字评价还不错,谥法之中:安民立政曰成;通达强立曰成。一代雄主楚成王,终于缓缓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当然,死后不合眼,今天有科学解释,我们就不啰嗦了。
从鲁桓公,到齐桓公,再到楚成王,作为一代枭雄,都死得很窝囊,不过,后世还有更窝囊的。
有死就有立,第二天,商臣随便找个理由,宣布父亲的死讯,自己登上国君宝座,就是楚穆王。一夜之间,朝堂众臣目瞪口呆,知道有蹊跷,但事已至此,谁敢吱声?
商臣继位后,难免有人背后下小话,认为斗宜申(字子西)是楚成王的死党,不可不防。
斗宜申感到害怕,沿着汉江顺流而下,又迎着长江逆流而上,去郢都拜见楚穆王请罪。当时,楚穆王正在宫中,听说斗宜申来了,亲自下来接见,斗宜申请求接受处罚。
楚穆王也没难为他,而是让他当了工尹,掌管各类工匠。结果斗宜申明面顺服,暗地里却联合了一群不满的人,准备造反。
没有了头儿,怎么造反?结果事不机密,阴谋泄露。公元前617年5月,楚穆王派人杀死斗宜申。
楚成王、成得臣(子玉)、斗宜申这三个人,就像中了诅咒一样,都死于非命。巫师矞似的预言,全部实现。
虽然商臣不咋地,弑君不忠,弑父不孝,但是有一点,楚成王可以感到宽慰:那就是他有一个好孙子——芈旅。这位芈旅,听起来陌生,他死后谥号为庄,实际就是著名的楚庄王,公认的春秋第三位霸主。不过他的时代,还要再等待三十年。
楚成王,终究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