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道:“有爱者大智慧。”
“燕王略一思忖道:“这里柳树多,你回家折根柳枝插于门,保你全家性命。”即令官兵,凡遇门挂柳枝之户皆不得骚扰,违令者斩。青龙镇后来就变成了大柳镇。”
小舍道:“大柳镇和皇有缘,但这面呢?”
金幼孜道:“这柳叶面是怎么回事,我有点忘了。”
厨房伙伕插嘴道:“小人是大柳镇的,小人清楚。”
知州道:“对,你比我还清楚,坐下告诉大人们怎么回事?”
隔壁桌的锦衣卫感觉这面是好吃,端着饭碗也过来听了。
伙伕道:“燕王攻济南时遭到了铁铉的拚死抵抗,还差点送命,燕军北撤,逃到大柳镇,已经兵困马乏了,燕王在镇扎营休息。天气比现在热,人困马乏、又饥又渴,我父亲几个长辈,为了感谢当年燕王的不杀之恩,把自已做的白面、菜蔬集中到圣母殿里,做了一道最好的面食。这面白如雪、细若丝,而且调料众多,燕王一下吃了两大碗,顿觉心旷神怡,精神倍增,便道:这大柳面有仙味!”燕王当了皇帝,这皇帝喜欢的面当然出了名。”
金幼孜道:“你父亲大人也成了大柳面的创史人了。”
伙伕笑着,胖嘟嘟的脸那双小眼睛快没了,他道:“听我父亲说:当年随朱棣进攻济南的是张玉。当时他作为燕王先锋一直驻扎在这,“燕王扫北”,是他杀了不少这里的百姓,抓了不少壮丁。”
何知州打了他一个头皮:“你这张臭嘴,别胡说八道,张玉和朱能都是皇的先锋,立国的元老,怎么会胡乱杀百姓。”
小旗对小舍道:“张郎中,弟兄们想到城里水码头游泳。”
小舍对金幼孜看了一眼,金幼孜道:“去吧,早点回,明天去河间沧州,要早起。”
几个锦衣卫的卫兵说说笑笑出去了。
何知州道:“说起河间,就想起死去的河间王张玉,他攻济南兵败,撤回德州,调整后把沧州攻下来了,还生擒徐凯及守城官兵一万余人。”
小舍道:“他儿子英国公张辅说他父亲张玉胜过朱允炆大将耿炳文两次,但最后还是死在盛庸手。”
金幼孜道:“张玉攻东昌(今山东聊城),与盛庸相遇。当时,盛庸依城布阵。皇冲击南军左翼,后孤军深入,结果被盛庸重重包围。张玉、朱能分别率兵相救,朱能与皇会师,突围而出。张玉不知皇已救,仍在阵中左冲右杀寻找,最后精疲力竭而死,时年五十八岁。”
知州道:“张玉原来是元朝的枢密知院,元亡后随元顺帝逃亡漠北,是先皇把他招降的,后来投靠皇,当了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靖难之役开始,他一口气夺下北平九门,惊艳了皇,立即升任都指挥佥事,担任燕军先锋,大败南军主帅耿炳文后,成了燕军中军的主将。”
“皇诏曰:吾倚玉足济大事!张玉才备智勇,论靖难功当第一。张玉真的一举成名。”小舍钦佩的赞道。”
天突然下起的雨来,轰隆隆的雷电在屋脊碰出火花,何知州突然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