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人特别勤劳,是指在全世界都出类拔萃,所以人们才会探究。
而且,中国人是自古以来就如此,并非短时间这样。
也就是说,勤劳、勇敢这样的赞誉,用在中国人整体身上是当之无愧的。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说,不得不提古时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任人物商鞅。
教科书上,商鞅一直是以正面人物出境。
尽信教科书不如无书。
要想了解真相,只有自己去读一遍其著述,用自己的观点来的得出结论。
真相就是,商鞅就是“国富民穷”和“国强民弱”论的坚定实施者。
这两个理论其实本质上是差不多的,以下统称“国富民穷”论。
这套理论其实本质非常简单,就是国家层面上割韭菜的行为,通过使人民贫穷,来刺激人民勤劳。
要知道,人民富裕只会滋生懒惰,让国家无韭菜可割,也不好管理。
具体方法是,画饼刺激给予人民虚假的希望或叫奋斗目标,韭菜们茁壮成长,收割,重复
当然,这里的贫穷不单单指财产上贫穷,还包括地位贫穷,知识贫穷等等。
简单来说,商鞅构建了这样一个政治模型:
一个人骑在一条饥肠辘辘的狗之上,然后这个人左手拿着名为“法”的鞭子随时准备抽打,右手拿着一个钓竿吊着一个骨头,再把骨头放在狗的眼前。
于是饥饿的狗为了吃到骨头便会奋力向前奔跑,而骑在狗上的人还能通过改变钓竿位置来决定狗的前进方向。
要知道,一条吃饱的狗是不可能听话的。
关于这一点,国内学者早就研究透了,他们这样说的:
“先秦法家是公然鼓吹以国富民贫为治国之要的。商鞅人为民贫才会求赏,而国富才能给赏,两者兼备则朝廷便能以重赏驱民去干任何事情”,因此国家利出一孔,而人民家不积粟是最理想的。
韩非更有足民何以为治的宏论,认为百姓富足了便会想入非非,不好治理,只有让他们贫穷才会依赖于国家!后世的法儒没有这样说,但其行为的结果则是对国富民穷的实践。“
事实上,”国富民穷“实践了几千年,也是争议不断,儒家的荀子,到后世的王莽、王安石都曾公开反对过法家的这项核心政策,但都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这项政策确实很有效果,群众所得利益之效用上升了,群众才具备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从经济宏观调控的方面来说,这项政策的具体表现可以理解为,通过维持一定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
综上,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说,建国前中国人为何特别勤劳?
那是因为国人太穷了,国人为何而穷?那是因为政策让他们穷。
也可以说成是,为何国人勤劳?那是因为国人太穷。
为何国人太穷?那是因为国人勤劳。
反观发达国家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闲人、懒人太多了,总想着搞事情,参考法国
最后还是那句话,没有完美的政策。
李亚峰近些年来经常关注这些,已经吃透了其中道理。
他深知,仅仅是勤劳根本不可能致富。
他家小卖铺已经经营得非常不错,但也不过是混个小康生活而已。
两口子几乎都栓死在小卖铺上,没有什么休闲时间。
别说他现在的最低目标财务自由,即使是达成普通富裕都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