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李亚峰早就有意伺机解套,只不过一直都没得到好机会。
李铁如傻乎乎的,一直都在忍痛补仓。
李铁如为什么认死理一样认准了李亚峰呢?
这问题,是老白百思不得其解的。
起因还是在92年春,他们俩在马架子中学初次见面。
当时,李亚峰可谓“年轻貌美”,基本还没有白癜风这皮肤病呢。
给了李铁如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哪怕是到现在为止,李铁如回顾前半生,给他第一印象这么好的男性,只有两人。
一个就是小吴,一个就是李亚峰。
二人都是偏瘦的中等个,皮肤白皙,面貌俊朗。
小吴气质更柔和一些,英俊的白衣秀士一枚。
李亚峰相对刚硬一些,显得很精明强干。
接触时间很久后,李铁如发现,小吴也是很直爽的,很容易相处。
而李亚峰呢,本身能力很强,但缺点也不少,愤青一枚,而且毛毛草草的。
加之小吴在市招生办上班,李亚峰和他却是每天都混在一起。
久而久之,他对小吴敬意始终没减,对李亚峰的评价却已经一降再降。
后来李亚峰甚至忍无可忍地提出严正警告,不准李铁如再背后贬低他!
但并没什么用,李亚峰的声誉降低,虽肯定与李铁如有点关系,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
李铁如尽量管住自己,李亚峰在承德桥牌圈内,评价还是低无可低。
越在意他人的评价、看法,大家反越是看不上。
其实这并不奇怪。
一个人想要得到好评很难很难,得到差评却很容易很容易。
普遍差评之后,还想翻身转变成好评?难于上青天。
二零零零年夏天,他们俩曾经在小吃喝酒,深谈过一次。
李铁如说,我看你,就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李亚峰搭茬,此话怎讲?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
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
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
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
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小说里这句话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九次之多,简直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