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就是大张旗鼓的不服老宣言。
老秦激烈反对,“大壮你这纯粹瞎胡闹,咱们几个怎么能下得过他们?”
刘丙壮完全不为所动,“听我的就行,有什么呀?没下你怎么就先说下不过?”
这俩相对老的棋友,意见非常不合。
老秦显然是认为,八个人水平不一,而且高低排列很明朗。
刘丙壮很不认可他的想法,他肯定是认为都差不多,基本没什么明显差距。
这事只要并没公开挑明就好办,稀里糊涂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所谓难得糊涂,大致就是指这种不易量化更“不该”量化的许多事。
其实老秦只是明说了二人,小何第一、小蔡第二。
仅这样排名,都已经让好几个人心里不同意了。
小何同意不必提。
小蔡当然不服。
凭啥我排在他后面?
我拿过承德市比赛第一名,他拿过吗?
然而,不服小蔡排第二的反而更多。
不服小何第一的,除了他就只有刘丙壮。
连老毕对小何都很服气,别人更不用说。
这种事就不应该明说,尤其大家还都是圈内人兼当事人。
对抗赛这个提议稍有点欠考虑。
要不然,就应该提前做好签;抽签分组,单数一组,双数一组。
分组是不是非常合适都不要计较。
要不然,干脆就大循环,按成绩排列名次。
为什么没采取第二个方法呢?
原因应该有两个。
一是大循环的话,每人下七盘棋,太消耗时间,必然从早上下到晚上。
耽误喝酒时间。
二是,96年曾经有过一次八个人大循环比赛,那子背运,竟然第末。
那次本来有孙铁红,还有小宋,这俩人的实力都比那子差不少;而且,当时小蔡、李铁如也都不比他强......
往事不堪回首。
或者,往事只能回味?
那子参加比赛不算多,但成绩不错,表现更是堪称猛将级。
但他平时棋友们交流的表现,总体来说不及比赛。
飘忽不定,深一脚浅一脚的,掉链子的时候很多。
那次私下小比赛,陈小军第一,小蔡第二。
陈小军当时早已是顶尖二流棋手。
小蔡一直都默默无闻,这个第二也极大地鼓舞了他。
而后,次年他参加比赛,大爆冷门,一鸣惊人地夺取冠军。
简单说,那子都不愿意回忆起那事。
大家说了半晌,刘丙壮偏坚持己见。
最后大家只好妥协。
那子说:“要不然就这么下吧。咱们年轻的让着点老同志。”
有的是,刘丙壮立即反驳:“我还用得着你们让?”
而老秦不管那套,马上顺竿爬:“小何让我两个子吧,那样我勉强有点希望。”
那子不理刘丙壮,嘲笑老秦:“让俩够吗?要不然多让几个?”
他这明显是反话。
不想,老秦可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笑道:“你说得太对了。让俩真不够,还是让七个合适。来吧小何,你让我七个,咱们杀一盘。”
小何哭笑不得:“别说了,我哪有那本事?让你俩我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