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肯定是高手,老孟和刘老师、王老师三人,算弱一点的高手。
最弱的应该是田老师,他大概只是弱些的好手。
这些划分,不及网上段位那么明确细致,但同样能体现区别。
说起来,这些区别只是这些纯棋痴群体自己在乎和在意。
比如说,爱好者层次的棋友们,大部分都不是很愿意主动提及自己下围棋的水平怎样。
除非是遇到差不多同为碌碌之辈的棋友,也许才会彼此比较比较。
而好手级别的棋友们,大部分都乐于参加本地围棋比赛,最起码也是曾经参加过。
这些在各地都已经是少数派,棋瘾都比较大,通常不参加比赛都会受不了呢。
本地棋友之间,肯定会互相攀比,比比段位,比比比赛成绩等等。
这些人自然同样要分三六九等。
大部分是段位低,而且比赛成绩总不能名列前茅的,俗称不入流的。
相对少部分是本地二三流的,还有部分弱一流。
顶端的极少数棋友,除了属于一流之外,还经常有机会去参加省级比赛。
这些人其实已经脱离了好手级别,步入了小高手级别。
要不怎么说业余棋手普遍重视荣誉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好面子。
业余棋手下围棋现实意义不大,即使是高手级别,想通过围棋比赛挣钱,也都非常难。
实际上,大家都是喜欢自己是个高手这种感觉。
虽然这个所谓的“高手”,大部分都是非常有水分的。
但你知道,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都是人下人,拼命想成为人上人都完全没可能的。
仔细想一想也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爱好者对下棋、打牌如此沉迷。
人类的需求应当划分为三大类,即:生理、精神和灵魂,需求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灵魂需求。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主要有:食、性、衣、住、行五个方面。
二、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荣誉需求、倾诉需求、认同需求、艺术需求等等。
通常,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基础上,人们才产生精神需求,但有时会与生理需求交叉。
总体上,精神需求层次要高于生理需求。
三、灵魂需求
“灵魂”一词虽然有点虚幻,但是它确实根植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灵魂不同于精神,精神强调的是人心里表面上的满足感,而灵魂强调的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归属感。
灵魂来源于人们对死亡的畏惧和对未来的迷茫!
我为什么生?我何时死?我活着是为什么?我死后会如何?
古今中外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这种畏惧和迷茫每个成年人都有,是挥之不去的梦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