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冠旗感触还要胜过凌疏桐一筹,凌疏桐或许不知道这位冠军大将军如何,但应冠旗却是了解的很,可与凌孤眠互补长短。狄杰能在短短数刻之内就想到该用之人,如此心智怎能不让应冠旗心生忌惮。
狄杰奏请建元帝,即刻由枢密院传书雁沉州元稹率部,不可贸然出兵掖凉州,且等李玄隆挥师北上之后再,如今固守雁沉州和幽州诸地就好。
商议过罢,建元帝便急匆匆回宫去了,也不知道是受了惊还是心有所属,丢下群臣在长明宫中面面相觑,就算留个圣旨也好,如今这般名不正言不顺颇让人为难。
几个朝中大臣齐齐盯着此间殿中权势最重的三人,太师狄杰,太傅凌疏桐,吴王李玄隆,眼中有嫉妒之意,不过这种境地下似乎还没有自己插嘴的份。
一众大齐举足轻重的朝堂重臣此刻都是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忧心忡忡。
刚出殿门,忽然魏公公快步追了出来,高声叫道“诸位大人请留步。”
一行人回头望去,只见魏公公气喘吁吁的跑着上前,躬身一礼道“诸位大人留步,圣上有口谕。”
众人一怔,不敢怠慢,恭敬候着魏公公宣读圣上口谕。魏公公轻咳一声,和气道“圣上命三殿下,太傅凌大人,太师狄大人,少保应将军,宗伯杨大人,司马顾大人,司寇杜大人即刻到乾清殿议事。”
诸臣皆是一愣,建元帝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着实叫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去乾清殿议事是好事,免得进出皇宫耗费时日。
“魏公公,父皇没有唤我过去么”李玄明脸色有些不甚好看的问了一句。
魏公公一脸为难的道“这,皇上的确没有起邦下。”
李玄明哦了一声,脸色颇有些阴沉。群臣各有心思,建元帝虽然让黎王入中书令下行走,不过看起来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上却没有想到李玄明,或许是李玄明如今年纪还,阅历不足的原因吧。
留在宫中的七人不再客套,和魏公公道匆匆向乾清殿走去。朝中诸臣看见李玄明颇显阴郁的神色,都不敢乱话,恭敬一礼,各自匆忙离开了皇宫,只剩下黎王一人遥遥望着七位重臣远去的身影。
到了乾清殿,建元帝已经在了,虽然有些困倦浑噩,但还是耐着性子与李玄隆诸人商议此番北府诸事,的确算是近年之中少见的身体力行,让除了李玄隆之外的几员大臣心生感慨,这样的建元帝才是当年初掌下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几人竭尽心力,事无巨细,将此次挥师南下会遇到的事都做了安排,或有遗漏,但想必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议到最后,建元帝已是哈欠连,萎靡不振,不过也不知怎地建元帝竟然转了性子,就是再怎么枯燥乏味也没有不耐烦,等着议定诸事拟了圣旨之后,建元帝已经累的坐立不安,难受的很。
诸人见状怎还会再留在乾清殿,圣旨入手,恭请圣安后各自离去。李玄隆走的最晚,建元帝留下来了几句话,原是李玄隆起意率豪城外剩余的定军南下。
如此一来,建元帝依仗的镇守城外的精兵强将就没有了,心中难安,没有同意。建元帝虽是商量的口吻,但帝君的心思李玄隆也不能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只好留下定军镇守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