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都督欲取大清国而代之?!”
孟乔芳脱口而出。
刘良臣闻言也瞪大了眼睛,过了片刻,方才感叹道:
“杨都督果然志向远大。若真如此,其他不必多说,在下愿听都督差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呵呵,说到都督差遣,兄弟这里,的确有几句都督亲口所说的话要说给两位。”
“哦?”
孟乔芳、刘良臣闻言,立刻敛容而听。
“都督对我等的命令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啊?”
“不是,现在都这个时候了,还隐蔽以待时机?!”
听见邓常春说出来的话,孟乔芳和刘良臣都愣住了。
俩人面面相觑,都是一头雾水。
这个时候,邓常春轻咳了一声,略微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
这些话,确实是杨振对他说过的。
当然了,如果非要把他准备策反的八旗汉军将领涵盖进去,那也说得过去。
因为杨振这话,确实是针对他们这些心有反正之念的人而言的。
不过,这是几个月前他被杨振放归时杨振为他送行时对他说的话,而不是昨天夜里专门说的。
但是你要说邓常春对孟乔芳、刘良臣他们撒了谎,那也不至于。
因为话是真话,意图也是真的,而且邓常春也没说是杨振昨夜专门针对孟、刘二人的安排。
所以,就算将来孟、刘二人混到了杨振跟前,说起这个事情,他邓常春也不担心。
因为,他也是好意。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要将孟、刘二人往“长期”埋伏在两白旗、两黄旗内部这个方向上引导。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眼下盛京的形势,与他当初在杨振跟前所说的局面,差别有点大。
现在甚至都用不着他在盛京城内联络孟、刘这样的八旗汉军将领们发动兵变,充当内应了。
因为现在多尔衮自己都要主动撤离盛京城了。
而杨振显然也有意放水,有意让多尔衮撤出盛京城。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曾在杨振跟前信誓旦旦表示过的无功不受禄,不立大功即无颜效力于杨振帐下的大话,一下子变得无法兑现了。
虽然这次再见杨振,杨振并没有因为这个说什么,但是邓常春的心里却有点过不去,也担心不立功劳,将来在杨振麾下站不稳。
而目前唯一能够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继续跟着多尔衮的主力撤出盛京城。
不管多尔衮的主力撤到哪里去,自己跟着就对了,直到有朝一日,杨振的大军借着追击的名义横扫整个塞北,最后在其协助下将多尔衮最后的家底拿下。
多尔衮的家底还是很厚实的,且不说“大清国”户部掌管的国库了,光是盛京皇宫内的宝物,就相当了不得了。
随随便便一样,比如说黄台吉用来登基称帝建立“大清”的大元“传国玉玺”“制诰之宝”,如今就在盛京皇宫大内多尔衮的手里。
这可是想当年徐达、常遇春北伐大都,大明永乐皇帝五次北征草原,都没能拿到的东西啊!
还有玛哈嘎拉金佛,这是漠南、漠北、青海、藏地等等部落共同信奉的喇嘛教的权威信物。
这两样东西,哪怕让自己拿到了一样,到时候献给杨振,这功劳绝对小不了。
但是可惜的是,邓常春很清楚自己做不到,因为他的身份是明牌,眼下已经没有长期埋伏在多尔衮身边的可能了。
几个月前,多尔衮留下他,可能就是为了应对目前的局面,让他去跟杨振沟通,充当个来回递话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