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筠的眼里,赵匡胤是唯一的敌人,可在赵匡胤的眼里,李筠的身后还有无数影藏在黑暗中的敌人。
他需要这场胜利,而且还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速胜,他需要借李筠来震慑那些摇摆不定的节度使。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赵匡胤集中了禁军所有的力量。
命石守信、高怀德先行出发太行山要塞,切断李筠打持久战的可能性。
命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与石守信、高怀德二人对李筠形成夹击之势。
命张令铎北上澶州,防备辽国南下。
命王审琦向东牵制李筠的同盟北汉兵力。
命韩令坤屯兵河阳,以防不测。
最后,命皇弟赵光义留守开封。
得,光听名字就知道,大宋禁军主将几乎全部到齐,堪称豪华阵容!
李筠没想到,赵匡胤竟然这么给他面子,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其实都只是来暖场的。
建隆元年五月二十一日,赵匡胤宣布亲征,亲自率军从开封出发。
重新跨上战马,赵匡胤再一次走上了这条熟悉的路。
六年前,柴荣北上怼北汉,走的就是这条路。
六年前的那场战争,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起步,那时的他和李筠还是同僚。
今天,他又回来了。
他相信,这条路将会再一次助他起步!
赵匡胤亲自出征,让宋军倍受鼓舞,他的自信,让人依稀看到了柴荣的影子。
直到这时李筠才终于反应了过来:节度使们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他的那些禁军老熟人们不但没有念旧情,反而还跃跃欲试地想在新皇帝地面前有所表示。
这是一场很不对等的战争,在泽州城下,石守信、高怀德连胜两场,轻松击溃李筠主力,李筠一路溃败,只能退进泽州城内死守。
六月,赵匡胤抵达泽州城下,指挥军队团团包围,发动猛攻。
十二日后,泽州城陷落,李筠跳火自焚,他的儿子李守节投降,历时两个月的造反活动就此结束。
李筠一死,效果立竿见影。
各路还在观望的节度使纷纷上表诚服,对赵匡胤所遭受的委屈表示亲切问候,对赵匡胤所采取的举动表示坚定支持,对反贼李筠的不懂事行为表示十分愤怒……
个别诚心诚意的,甚至已经主动要求要到开封去养老了,表示坚决服从朝廷的分配。
赵匡胤见好就收,表示一切好说,毕竟都是出来混的,大家都不容易……
一场压倒性的胜利,赵匡胤成功稳住了大宋的政权,震慑了四方。
然而在大宋的后方,还有一个人是他必须要处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