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居士见两个年青的师兄妹又在一唱一合,围攻于她,便站起身来,说:“孔子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我是凡人,更是从未见过一位所谓的大德。你们道教,旨在奉天行道,本道立教,尊道贵德,利物济人,依我观察,也不过是停留于古人的书籍之中。目前世界,还有哪位道人能做到本自然之妙理,阴阳合德,无为而无不为,无有而无不有,通造化之奥妙,与天地合一,进入全真境界,以净化世人、圣化世界为最大乐趣呢?告辞!”
看到刘居士打算拂袖而去,燕玄虎和燕玄飞非常开心,赶紧走吧,瞎掺乎啥,佛在面前不识佛,本是心中无佛,还说世上都是假佛,怪谁呢。
“站住!”元玄子对着她的后背说。
“您同意我和你们一起走?”刘居士兴奋地转让身,眼里闪出激动火花。
“你骑自行车带我一起走,你行吗?”元玄子问。
“我行!”刘居士一口答应。
两位徒弟在一旁暗笑,就她那样的绣花枕头,别说带一百多斤的大活人,就是自己单独骑,不到一天功夫就累得腿抽筋了,到时还不是灰溜溜地脚底抹油,悄悄滚蛋了。
“我们现在去吃饭。”元玄子对所有人说。
一行人吃了简单的素餐,刘居士骑上自行车带着元玄子跟在两位道人的后面,艰难地向九江庐山骑行。那两位年青的道人又格外地骑得飞快。
庐山又称匡庐,一度称为仙庐。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为道教36小洞天中的第8洞天,庐山虎溪是五柳先生隐处,为道教72福地中的第47福地。
明代文人张率游历庐山时曾赋诗云: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个无。只因渊明曾好酒,至今有鸟号提壶。在张率的笔下,庐山是道士的胜地,僧人的净土,庐山还有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教,可以说是: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综观庐山的宗教历史,佛教起于东晋的慧水、慧远、迭摩多罗道教源于三国时的董奉、南朝的陆修静,庐山成为佛、道两家在南方的中心。此后一千多年,庐山寺庙鹊起、道观林立,兴盛时期,寺庙多达360余所,宫观200余处,一时间,山上山下,袈裟浮动,峰巅季谷,云帚摇曳。
三国至南朝时期,庐山出现了不少道观,名道董奉来庐山隐居,精于内外丹功,擅长使用丹符,构筑董奉馆和太乙观,开展斋醮占卜之类道术以宣演道教东晋道人葛洪在东古山观音岩修仙养道,炼丹养性南朝道人陆修静自大明五年在庐山金鸡峰下构筑太虚观,修道7年。此外,还有康五观、祥符观、景德观等,营造了一种“以神为体,以空为宅,如波涵月,道合无为,求问真宅”的寡欲虚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