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浪潮1979 > 第83章 王五和颜夕

第83章 王五和颜夕

他来得最早,穿的是一身半旧中山装,干净整洁,风纪扣一丝不苟。

来了之后他没到处走,而是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等,手里还捧着剧本,时不时隔空比划着什么,似乎在揣摩什么招式。

这倒是让一群峨眉厂的人看乐了,这会才1980,大家看电影上看到的武功,大多还是上个世代功夫片留下来的套路打法,讲究个硬桥硬马。

只不过这会被王心刚表演出来,就像是秀才拿刀,看上去怪怪的。

很快领导们也赶过来,大家一起道会议室,互相问好。

尽管王心刚已经是成名演员,但按照老规矩还是需要化妆试镜,倒不是担心演技,而是演员的形象和气质是否适合。

他选了一个片段,就是王五在谭嗣同就义之后,独自一人在大雨中舞刀的片段,无尽的悲愤宣泄于刀锋之上,十分震撼。

他手里拿着根棍子,学着戏剧里武生的打法,看上去竟然还不错,仿佛真是一把大刀。

他虚握双手,仿佛真持着一柄沉重的大刀,猛地一个旋身,挥臂、劈砍、格挡……动作幅度不大,甚至有些滞涩,但每一寸肌肉的绷紧,每一次呼吸的沉重,都精准地传递出一种“心在泣血,刀在悲鸣”的极致情绪。

很快表演完毕,他微微喘息,快速收敛:“各位领导,我表演完了。”

会议室静悄悄的,几人互相看看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陈屿心中暗赞:不愧是王心刚,演技已入化境,这“无实物表演”的功力,完全靠情绪和形体掌控,堪称大师级。

第二天是达式常。

跟王心刚不同,他的表演风格更侧重于内在的层次感。

他将王五得知噩耗后的心理过程演绎得细腻入微,从不敢置信的恍惚,到确认后的巨大悲痛,再到最终化为沉默的坚毅。

逻辑清晰,情感真挚,尤其是一段面对空座敬酒的独角戏,眼神中的复杂情绪令人动容。

第三天是杨在葆。

他一进来,就带着一股子扑面而来的、仿佛刚从马背上下来的豪侠之气。

他的表演外放、强烈,充满力量感。

一段据理力争想要营救谭嗣同的戏码,被他演得声若洪钟,情绪饱满,那高大魁梧的身材和棱角分明的脸庞,似乎天生就适合扮演这种硬汉角色。

三位都是顶尖的好演员,风格迥异,各具千秋。

这让袁小平、陈德有等领导犯了难。

“心刚同志演技没得说,情感最是细腻动人,就是……这王五是个练家子,动作戏不少,心刚是文戏出身,这舞刀弄枪的,能行吗?”袁小平说出了最大的顾虑。

陈德有也点头:“式常和在葆,身体底子好像更好些。”

韩三坪则看向陈屿:“小陈,剧本是你写的,你怎么看?”

陈屿早已深思熟虑,他开口道:“厂长,各位领导。三位老师的表演都极其精彩。达式常老师内敛深刻,杨在葆老师豪气干云。

但综合来看,王五这个角色,不仅仅是能打,更重要的在于他与谭嗣同之间‘士为知己者死’的文人式侠义精神。

心刚老师身上兼具儒雅与刚毅的特质,以及他那种内敛却极具爆发力的表演,更能呈现出王五作为‘侠’的灵魂内核。至于动作戏……”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说出了一个眼下无比现实的情况:“咱们国内现在,1980年,哪有什么专业的动作片演员?

不都是现学现卖嘛!《少林寺》那边,不也是找的武术运动员?

只要演员有决心,肯吃苦,到时候请一位好的武术指导,进行一段时间集中封闭训练,我相信以心刚老师的敬业和悟性,绝对没问题!

关键还是在于‘神似’。”

陈屿的话,既有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又充分考虑了时代条件,说得在情在理。

袁小平最终拍板:“好!那就这么定了!王五这个角色,就辛苦心刚同志了!”

男主角的尘埃落定,让剧组的气氛更加火热。

接下来是女主角,奕亲王妃子颜夕。

这个角色需要展现出妩媚与柔情的一面,最好长得端庄一些,大家都一致认可朱琳。

她清新脱俗的气质和日渐成熟的演技,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二人选。

借调函也迅速发往了她所在的单位。

然而,一天,两天……约定的报到日期临近,却始终不见朱琳的倩影。

剧组开始有些躁动不安。

“怎么回事?朱琳同志那边还没消息吗?”在一次筹备协调会上,韩三坪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韩主任,电话催问过了……那边单位领导不太愿意放人。说朱琳同志要做试验,

至于借调手续……据说卡在领导签字那一关了。”

(感谢大家的投票,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