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首都电影院。
清晨,售票窗口上方那块用粉笔书写影片信息的黑板,被工作人员仔细擦净。
一位四十多岁、戴着套袖的老师傅,用他那双见证过无数影片上映下映的手,一笔一划地写下了新的片名——《牧马人》。
这名字一看不咋地,但是在这个极度缺文化产品的年代,观众们的兴致同样很高。
他写的字很好,十分工整,很快小黑板上就出现了今天的影片信息。
旁边还用红色粉笔标注了“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陆晓雅、主演朱时茂朱琳”等字样,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很快,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就传开了。
最先注意到的是附近机关单位和文化机构的青年们,这群人平时没什么事,就喜欢到处瞎溜达。
他们嗅觉敏锐,早已从《大众电影》复刊后的零星报道和口耳相传中,对这部据说“不一样”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好奇。
“听说没?《牧马人》今天上映了!”
“就是那个农村姑娘的故事?”
“对,陆晓雅导的,说是拍得特别……感人。”
“去看看?晚上七点那场?”
“这事我知道,据说电影局那边之前因为这事还吵过,弄得很不好看。”
对于BJ影迷来说,好奇本身就是点燃浪潮的火苗。
傍晚时分,还没怎么宣传,各大电影院门口就已经是人山人海。
不同于以往看样板戏或者战争片,这会电影院气氛没那么严肃,观众们三五成群,男男女女笑着走进来。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随性自由的渴望,尽管他们中不少人都穿着劳动布的衣服,一副认真的模样。
很快灯光熄灭,银幕也随之亮起。
嘈杂的人声瞬间平息,整个放映厅只剩下佳片转动的“沙沙”声。
观众们屏住呼吸,感受着眼前的画面,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成百上千奔腾的骏马,无不让人沉浸其中。
当朱时茂那饱经风霜却依旧英俊,带着点迷茫和坚韧的脸出现在辽阔草原的背景下时,当李秀芝那纯净善良,带着些许泥土芬芳的形象映入观众们眼帘时,一股强大的吸引力瞬间钩住所有人,一种强大而情感磁场随即散发开来。
电影的节奏很慢,时不时还插入许灵均的回忆,但这丝毫不影响观众们的观影热情。
渐渐地,就连最初那些还嘀咕几句的男女都不说话了,他们仰着头,看着眼前的银幕,或紧张,或激动,或不由自主。
要知道在过去那些年的电影里,国内的片子大多以教化为主,关注的也都是集体,从没有任何一部片子关注个人,而且还是爱情题材。
这个在过去一直被视为禁忌的题材,如今在《牧马人》的带动下,已经有了小小的缺口。
事实证明某些老干部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电影从上映到现在,观众关心最多的还是剧情,少有人关注里面的思想风气。
正直憨厚的许灵均,坚强纯真的李秀芝,两人在祁连山下的这段爱情,随着画面一点点推进,感动了全国上下千千万万的观众。
许灵均的坚守,李秀芝的纯真,善良淳朴的牧民,这部片子里处处都是温暖。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
片中郭谝子这句带着西北方言的、热辣辣的玩笑话,此刻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观众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有人会心一笑,有人眼眶发热。
这种直白、鲜活、充满人情味的对话,已经太久没有在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