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不都是他《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驹》里的招数和人物吗?!
他愣在原地,看着那几个少年投入地扮演着角色,为了谁当黄飞鸿谁当衍空和尚争得面红耳赤,一种极其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自己的文字,自己编的故事,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台词和模仿的对象?
“这传播速度……也太快了吧?”他喃喃自语,心里一半是惊喜,一半是某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他溜达回了厂里的招待所。
刚进门,前台的工作人员就叫住了他:“陈编剧,正好!刚才厂办来电话,说老厂长要见你,让你回来了就赶紧去一趟厂长办公室。”
老厂长?袁小平厂长?
陈屿心里咯噔一下。
这位老厂长可是峨眉厂的定海神针,中国电影界的元老级人物。
北伐时期就在舞台上活跃,后来去了上海滩,又辗转香港,据说还跟邵逸夫兄弟共事过,是正儿八经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他平时深居简出,最近还在BJ养病,怎么会突然要见自己这个小编剧?
难道是因为《牧马人》的后期出了什么问题?
还是自己最近溜达得太勤快,被领导注意到了?
他怀着几分忐忑,快步走向行政楼。
敲开厂长办公室的门,一股淡淡的茶香和书卷气扑面而来。
房间布置简朴而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字画。
办公桌后,一位精神矍铄、头发银白、戴着眼镜的老者正微笑着看他,正是袁小平厂长。
旁边沙发上,坐着副厂长陈德有,也是面带笑容。
“小陈同志来啦?快,进来坐。”袁厂长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一点江浙口音。
“袁厂长好,陈厂长好。”陈屿恭敬地打招呼,有些拘谨地坐在沙发上。
“放松点,放松点,”袁小平笑着摆摆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牧马人》拍完了,辛苦你们了。听说你在山丹还临危受命,扛起了摄影机?了不起啊,年轻人多才多艺是好事。”
陈德有副厂长也在一旁补充:“是啊,韩三坪回来可没少夸你。”
原来不是坏事?陈屿稍微松了口气,谦虚道:“都是被逼无奈,瞎猫碰上死耗子,厂里不怪我添乱就好。”
寒暄了几句,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最近风头无两的《故事会》上。
袁小平厂长拿起桌上那本最新版的《故事会》,翻到《双旗镇刀客》和《少年黄飞鸿》那几页,笑着问:“小陈啊,这两篇大作,真是你写的?”
陈屿心里明白了大半,点头承认:“是的,袁厂长,是我业余时间写着玩的,没想到能被《故事会》看上。”
“写着玩?”袁小平和陈德有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袁厂长用手指轻轻点着杂志,感慨道:“你这‘写着玩’的水平,可让很多专业作家都汗颜咯!
好故事啊,有筋骨,有血肉,老百姓爱看!
我们几个老家伙看了,都忍不住拍案叫好!”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神秘,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小陈啊,不止是我们看好。你这故事,可是传到BJ去了!”
陈屿吓了一跳,心脏猛地一跳。
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看着他震惊的样子,袁厂长和陈副厂长都笑了起来。
袁厂长缓和了一下气氛,喝了口茶,然后才慢悠悠地,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磅的消息:
“领导们呢,欣赏之余,还让我给你带个话。”袁小平厂长看着陈屿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
“他们问,你这《双旗镇刀客》和《少年黄飞鸿》的故事,写得这么精彩,画面感这么强……
有没有考虑过,把它们拍成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