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苏沐清等人亲力亲为,公司早晚会出问题,像十倍社区要搞这次财经节目,致远科技没人懂不要紧。
致远科技可以选择出钱找人解决自己的需求,这样生产出来的内容可以完成相同的效果。
反倒是苏沐清直接可以从中抽身出来,从全局角度思考如何把这个节目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不过考虑到致远科技这次融资所产生的影响,李行远说道:
“我们先在这个节目上进行一次专访,就用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吧,后面肯定还会上其他节目。”
苏沐清马上明白了李行远的意思,十倍社区这个内容节目,完全可以使用专访中最核心的东西作为看点。
财经专访的核心是人,只要参与者是重量级,内容表现形式反而不重要。
基于李行远的指导,十倍社区很快就联合震旦大学学生会搞了一次活动,活动场地就定在一个中小型的教室。
震旦大学得知致远科技要在学校搞一个活动,也是非常支持。
沈南鹏、宋安蓝以及张磊也都到场。
主持人则是直接选用在校学生担任。
这个节目录制也非常顺利,内容主要是几人根据提前在网上征集的热门问题,进行一一回复。
充分给予沈南鹏等人发挥的空间,这让几人对节目的安排非常满意。
虽然还不知道节目在网上的效果如何,但节目内容已经传遍了震旦校园。
没有抽到现场观众的学生一个个捶胸顿足,这也没法,考虑到节目流程要尽量可控,控制现场观众数量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好在全程录像版,十倍社区免费给震旦使用,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到。
很快《十倍浪潮财经专访》就出现在十倍社区首页推荐位。
第一期节目名《站在浪潮中的致远科技》,由于带宽原因,视频是提供下载功能。
十倍社区的用户在观看中发现,这期内容非常有料,其中最为重磅的回应是关于致远科技B轮融资到底估值多少的问题。
因为这个事,网上的吃瓜群众们争论的是不可开交,争议的核心点就是致远科技的估值到底有没有十亿美元。
这个节目中沈南鹏亲口给这个问题画上了句号,致远科技B轮融资在十亿美元之上,至于多多少,这个涉及工作机密,没法详细告知。
这虽然平息了十亿美元估值的争论,但现场的学生观众替网上吃瓜群众问出了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
即致远科技凭啥能值十亿美元,换句话说你们三家机构是不是当了大冤种?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们做出这种决定。
这个问题软银资本的宋安蓝作了回复,他给出的理由是致远科技是这个时代,国内互联网中少见的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企业。
当然还给出一个更简洁的理由,致远科技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多,发展速度快,相比较国内其他同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估值并不贵,尤其是致远科技的发展速度明显更快。
刚开始这期浪潮节目并没有在网上引起太多反响,只是在十倍社区内部获得不多的观看数据。
不过这种效果已经让苏沐清很满意了,这个节目本来就是为了满足十倍社区的内容需求的一次尝试。
苏沐清最后又给几人约好了《杨澜访谈录》。
实际上有不少节目都发来了邀约,大都被拒绝了,主要太忙没时间,还有些是文字专访,只是这个是面对的对象是个人。
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杨澜的节目就非常适合需求。
很快新一期的《杨澜访谈录》出炉,再配合各大周刊的专访也陆续刊发。
本来在网上致远科技融资的热度逐渐平息了,现在随着这些周刊的报道的出现,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这就是李行远给致远科技融资制定的扩充影响力的办法,通过时间差逐渐发酵融资的消息,对此次参与融资的各方进行充分的宣传。
沈南鹏等人见到这种效果,也纷纷来电表达了感谢,本来他们都计划适当出钱发布一些软文稿件,来扩充影响,没料到李行远给他们秀了一把操作。
大家也就花费些时间,接受了一些采访,就能达到远超原计划的影响力。
就在李行远为自己的计划洋洋得意时。
杭城,阿里巴巴总部,对于致远科技融资的消息,马芸也收到了消息,还是早于媒体发布时间的。
他还知道致远科技这轮融资远超是以十亿美元的估值结束。
之所以知道的这么确信,是因为软银资本同样是阿里巴巴的股东。
正常来说投资一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软银肯定不需要通知阿里方面的,只是致远科技毕竟特殊,毕竟它正在进军电商行业。
这对于阿里来说,致远科技已经算是竞争对手了,软银资本作为阿里的大股东,肯定要知会一声,至于其他宋安蓝觉得这不是自己要考虑的事情了。
反正阿里巴巴不是他负责的投资,那是大老板孙正义亲自拍板的。
软银资本的华夏分公司也没权利指挥阿里做事,同样也没义务因为阿里在电商行业,就不再投资其他电商公司了。
本来按着宋安蓝的想法,这个通知都没有必要,只是考虑到实际情况,还是上报给总部,让他们和阿里进行沟通。
至于结果如何,马芸等人会怎么想,宋安蓝觉得自己管不了这么多。
得知致远科技获得了一大笔融资补充,马芸很快召集自己的十八罗汉开会,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都觉得优品汇现在搞的自建物流的重资产模式,发展速度肯定很慢,尤其是在当当和卓越网都已经在都这条路时展示的结果并不理想。
只是马芸和孙彤宇觉得淘宝还是要有忧患意识,已经积极布局B2C电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