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良:“难以想象,彭明礼居然成立了一个芯片团队,人不多,但确实是在搞手机的电源管理芯片的!”
李行远听到芯片团队,也是意外,随之而来的是兴奋:“意外之喜呀!水平怎么样?”
卢云良:“起因是有人给彭明礼提出设计一款快速充电的手机,可以以此为卖点。”
“他们在市面上没有找到合适的芯片,就在鹏城到处挖人,这次攒到一个不到十人的团队,人数不多,但已经做出来初代芯片。”
“我当时在时,都没听说过他们,应该是我走之后成立的。”
“对了,明光手机还有一个面向海外的销售团队,专门是把山寨机卖向第三世界国家。”
“这个团队也要留住人,传音未来也是需要他们,小心别被挖走了!”李行远急忙说道。
这种有海外销售经验的员工,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是极度稀缺的,这些人的成长都是所在公司交了不少学费后,一个坑一个坑踩过来的。
如果传音通讯从零组建这种海外销售团队,他们踩过的这些坑,传音一个都不会少。
而踩坑的背后就是既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钱。
李行远:“那你们赶紧完成收购,明光手机看来有不少好东西,估计叶会长他们都不清楚。”
卢云良:“叶会长,他不直接做手机,他应该是为了那个位置,有了会长的身份方便攒局背书,然后领钱。”
文静:“那是他姓叶,不下场做实业,反而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李行远想起那群人,深有同感的说道:“是的,他这算是守规矩的了。”
“传音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你和静静负责了。”
“这次传音事了,该回魔都了。”
卢云良:“老板,放心吧,收购明光后,我会做好两家公司的整合。”
李行远:“静静,明光公司里面的管理层,要注意甄别,别给公司埋雷。”
文静知道老板要回去,心中虽有不舍,说道:“鹏城和香江会安排好的。”
“老板,临走前,我给你汇报一个好消息,一个月时间传音手机的销量已经突破15万部,其中蜂鸟门店销售了12万,苏宁销售了3万台。”
见老板要回魔都,临走之前,卢云良特意把这段时间手机销售的喜讯汇报给老板。
一款手机一个月时间都能卖15万部,这在国内手机厂商中是妥妥的爆款机型。
传音通讯因为只有一款机型,在公司销售总量上肯定没法和波导这个国产厂商年销售量冠军比较,波导年销量破千万是板上钉钉的事。
文静则是接过卢云良的汇报销售数据,给出了销售额和利润。
“送到蜂鸟出厂价是1千元,销售额1.2亿,手机成本是8百元,每部手机赚200元,净利润2400万;苏宁的950元,销售额是2850万,净利润是450万。”
“总销售额1.485亿元,净利润是2850万。”
对于传音取得这样的成绩,李行远心中早有预期,只是当销售量真的卖到月销十万以上时,内心还是涌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正常来说,传音通讯手机取得开门红,应该搞下庆祝和奖励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只是我行程已定,这些东西还没事前准备。”
“传音的庆祝活动,你们后面再制定,我这边先发一个彩头,这个月所有参与生产研发传音手机的员工额外发一百元作为奖励。”
文静:“代工厂上流水线的员工他们参与到了生产工作,也发吗?”
“发,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就几百人。”
当李行远乘坐的空客腾空而起时,财新周刊出了一篇深度揭秘彭明礼的文章。
由于文章和鹏城的混乱局势有关,文章虽然是收费内容,传播度还是非常广。
抛开讲述彭明礼的发家史的内容,其中有相当部分披露了彭明礼的明光公司,由于拖欠供应商的欠款,被公开卖出。
明光公司的收购者就是和彭明礼有过冲突的传音通讯。
这小节内容被文章作者称为复仇记,文章还透露了这笔交易双方已经达成初步协议,明光公司作价1.7亿。
随后国内财经和科技媒体纷纷转载了这则新闻。
随着传音收购明光公司这件事被传开,两家公司之间的矛盾也被各路媒体扒了出来,拼凑了很多传记式文章。
其中最火的是《传音的复仇记》:卢云良带领着传音反克老东家,报了当初扫地出门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