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和姑父在樟树村待了一整天,周二下午,两人一起来到县城,来到陈启山家,又去了陈梅香家里。
晚上,陈启山家聚餐,陈梅香一家都来了,陈老四带着程佳欢过来,陈大茂和爱国以及满仓也一起过来了,还有陈小六带着陈洪涛,陈文彬,尹老四夫妻一起过来。
陈启山准备三个小时的晚餐,摆了两桌,妇女和孩子们坐第二桌,大家热闹的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气氛很热烈。
都不是外人,大姑在村里也是会走动的,认识满仓,爱国等人,知道陈文彬和陈洪涛是哪位叔公家的人。
对尹老四就更不陌生了,陈启山结婚和生二妮,大姑都来过,和苏兰聊的很热烈,也就对郝晓丽陌生些,有彩云在自然会很快聊起来。
大姑进陈启山家门就感慨村里变化不小,单单是一个公用厕所就赢得她的好评,村貌都有很大的变化,变的越来越好了。
最激动的就是小叔家和陈大根家的变化,说是老屋改造实际是建了砖瓦房,水井和厕所真是方便生活,除了没通电,比他们家都要舒服,关键山脚下的气候是真宜人,养老绝佳之地啊。
大姑和姑父都逛了一圈,甚至还去小六的小院逛了一下,感慨一个暑假没来就变的不认识了,觉得这样的变化太好了!
早上的时候,大姑还带着奶奶在村里走动散步,一整天她都沉浸在家乡变化的里,心情舒畅,开怀又满足。
一切都是陈启山带来的,这不是大姑一家之言,而是整个村子的共识,陈大树也觉得是陈启山一人带来的变化。
两年两次采购,解决了村里的困境,小六设立采购点是二狗让的,促使家家养鸡鸭赚零花钱,还有二狗带着族人进城,村里不少家庭改善生活,一切都起源于陈启山的翻身。
身处其中可能不觉得有多清楚,但大姑陈芝芝只是半年没回来,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感触非常深刻。
她给陈启山分享自己的心情,说过去的村子和现在村子对比,对二狗的称赞就没停过,还说二狗是家里最出息的。
大姑深深的为他感到自豪,这种感觉也让陈启山有些触动,来自大姑的认可很触动他的心灵,毕竟从来没有人这么明确的真诚的夸赞过他。
周二晚上的这顿聚餐,大家吃的是心满意足,各自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杨皓云更是拉着牛姐夫和陈大茂在院子里抽烟聊天,大姑拉着程佳欢和陈梅香,看着两崽子在地上爬,彩云和郝晓丽在一旁笑。
散场都在十点半,要不是明天还要上班,估计能聊通宵,都没有喝多,但气氛上来了就是这样,大家离开都依依不舍。
晚上,大姑和姑父就睡在陈启山家,姑父睡陈公锦的上铺,大姑睡客厅的榻榻米,两张榻榻米合一起,睡的很宽敞很舒服。
次日一大早,陈启山先准备好早餐,众女锻炼的时候,陈启山已经和小六各自骑着自行车把大姑和姑父送去车站。
两人乘坐早上头班车回去上班,按照时间来算,他们今天只能算是迟到,厂里不会计算旷工,已经有钱赚,对两人来说足够满意了。
等陈启山回来,彩云等人还没走呢,陈小六跟着吃了一顿早餐,就去陈公锦的床上躺着睡觉,他习惯性睡懒觉,今天起的太早了,人都有些昏昏沉沉。
陈启山精力充沛没有什么影响,自己一个人在客厅看书,顺便注意两崽子的动静,二妮睡在主卧,到八点准时醒来。
带着她去洗漱,解决个人卫生问题,陈启山就看着她吃饭,和她聊天。
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一环节,其实其实孩子们三岁以后,家长就要多和孩子沟通与交流,一直到八九岁的年龄,她们就会有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给他们私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