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彩云在一旁问道。
“你们两个谁能回答嫂子的问题?”陈启山问两个妹妹。
“物以稀为贵,”陈莹莹抢先说道,“每月就两把扇子,第一把固定价格,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第二把扇子看似价格昂贵,却能筛选真正有需要的人,按照字数计价更能体现二哥字画的价值。”
“还能省去很多麻烦,”陈萍萍说道,“三哥每个月只需要制作两把纸扇,不至于短时间内人手一把,避免纸扇泛滥从而降低价格,也变相的拉高了三哥作品的价值。”
“说的都不错。”陈启山笑道,“那么,你们觉得一个字要多少钱呢?”
“扇子五元,每个字一毛,”陈莹莹立马说道,“咱们卖的第一把扇子,最少也是十字。”
“不,”陈萍萍摇头,“既然是定制,自然是以字为主,而且是在第一把扇子价格的基础上按照字论钱,第二把扇子的价格应该是,六元为基础价格,每多一个字增加五毛。”
“就这样做。”陈启山听完后,直接说道,“第一把扇子就提四个字,在此基础上每多一个加五毛。”
“你们在这里说的痛快,有人买嘛?”郝晓丽听的是一脸问号,觉得陈启山口气也太大了。
一个成年人一月的伙食费也才五元,这都买不上陈启山的一把扇子。
听起来荒诞又可笑,偏偏她之前听陈莹莹的口气,买的人还不少。
也不知道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她的认知没有跟上。
“普通人当然不会买,嫂子。”陈萍萍笑道,“三哥坑的就是那些有钱人。”
“没错。”陈莹莹点头,“晓丽嫂子,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高中生多有钱。”
她刚来县城中学读书的时候,就摸清楚了同学们的底细。
哪怕是初中生,手里的钱都有不少。
她当时用木雕和竹雕,换一些零食,文具之类的拿回家和彩云嫂子换钱。
那些零食和玩具,全都被二妮接收了。
到了高中,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岁,都会想办法自己赚钱。
最普通的方法就是自己去找零工,一个暑假下来最少能赚十块。
溧羊地界的工厂很多,工作名额可能会很紧,但临时工机会有不少。
如果家里有工人,那直接去家人所在的工厂,就能找到活。
就算不去家人所在的工厂,也能通过工人之间的关系找到活干。
只要不怕吃苦不怕累,赚点零花钱还是可以的。
陈莹莹和陈萍萍班上的同学,不管男女就没有家里很贫困的。
从穿衣打扮上,就能看出来。
班上就没有人穿那种全是补丁的衣服,偶尔有一两个还都在不起眼的位置。
还有那些二代,他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门路。
如果家里不安排,他们就自己去找活赚钱,甚至是倒卖自己家的票据。
各种各样的来钱渠道,让他们手里的钱都有不少。
哪里像是公社,别说临时工了,稍微能赚钱的活都有人抢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