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一种,陈启山都不意外,陈小六就更不在乎了。
本身这个工作名额就是为了应付两姑姑的。
要是干不了,也不是陈小六的锅,他甚至会幸灾乐祸,到时候也有说头。
但大概率是会继续干下去的,这年头四百元可不是小数目。
真不干了,不仅仅是四百元打水漂,还影响以后的生活。
这是小姑姑家承受不起的。
陈小六坐在副驾驶,兴致勃勃的边抽烟边聊天。
对两姑姑家的事情吐槽之后,他转头就夸赞陈三哥。
这次是真请对人了,这么多物资他一个人骑自行车可是很难运输的。
以往物资多的时候,他都是连人带车,和物资一起坐班车。
不仅运输麻烦,关键等车也难受,哪有现在这么爽快。
这大热天的,在外等车自己暴晒不说,货物也被晒的没样啊!
现在好了,有大卡车来回运送,还特意弄了遮阳布,比以前采购不知道轻松多少。
面对高兴的陈小六,陈启山也没扫兴,只是提议让他去学车。
机械厂的车比供销社的车多很多。
供销社说是运输组,其实就是小猫两三只,机械厂是真有运输组,还有运输队。
每天都有运输任务,甚至还会和其他厂的运输队一起完成运输任务。
陈小六现在年轻,脑子还灵活,完全可以学车。
到时候,有厂里有空车,他还可以借车去运输物资。
说不得,还能和陈启山一样,领两份工资。
陈小六听完摆摆手,表示情况不同。
供销社缺司机,机械厂可不缺。
在机械厂里,一辆车最少配两位驾驶员,长途还会增加一位安全员。
他虽然有方主任照顾,却没那么多空余时间,也不可能领两份工资的。
陈小六对自己有很清楚的认知。
可不会认为自己能和三哥相比,他又没登过省报,也没那么多深厚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他还年轻,今年都没满十八岁,才拿到高中毕业证呢。
不过想要学车的心思倒是也有,他开过边三轮,也跟着陈启山开过五十铃。
觉得开车不难,难的是修理,如果没有条件,想要拿证可不容易。
两人一路畅聊,很快回到公社。
按照惯例,陈启山去豆腐坊问候了一声,买了一板豆腐回家。
基本上每次回村,陈启山都要带一板豆腐回去。
家里的房子在改造,需要招待大家用餐,豆腐是必不可少的食材。
就算家里暂时没族人工作,豆腐也不会浪费,毕竟家里人那么多呢。
搞得陈小六也学陈启山,每次路过豆腐坊也会跟着买。
不过他不会买一板豆腐,只是买几块,一来二去就和豆腐坊熟悉了。
前往樟树村的路上,车子开到了朱大川的村子。
顺利的结算了七十多斤的货物,村里的人老少爷们听闻采购员开车过来都来凑热闹。
不少人还当场出售了一些物资,包括新鲜的蔬菜,陈小六也全都拿下。
抵达樟树村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一点。
陈启山拿着豆腐下车,直接进厨房准备午餐。
陈小六从车上拿了两只公鸡送了过来,陈启山也没客气,让柳大嫂帮忙处理了。
中午又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吃饭的人少了一些,只开了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