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叔家离开,两人一起往回走。
“你和小婶闹这么僵?”陈启刚感受到刚才的气氛,不由自主的问道。
“你和刘影两年没见,就是在一起聊八卦?”陈启山没好气的说道。
“没有,”陈启刚心虚道,“这不是感受到小婶对你的态度么!”
“我带走萍萍,没让萍萍早点出嫁,觉得我耽误人了呗。”陈启山哼了一声。
“萍萍还小。”陈启刚下意识的反驳了一句。
“丹丹可是生两儿子了。”陈启山淡然说道,“别忘了村里和城里是不一样的。”
即便是城里,也是十八岁嫁女,生怕女儿嫁不出去,留在家里吃白饭。
稍微耽搁两年,就成为了家里的负担和问题。
这不是一家这样,而是家家如此。
若是读书还好说,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也会提前准备物色对象。
“你做的很对,”陈启刚想到了照片上的女孩和现在看到的萍妹,“我支持你。”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陈启山拍拍他的肩膀,欣慰道,“你也长大了。”
“滚!”陈启刚甩手,感觉鸡皮疙瘩掉一地。
“哈哈,”陈启山大笑,“接下来去拜访族老吧!东西不要多,烟酒都行,中午一起吃饭。”
“知道了!”陈启刚点头,直接回自家小院,拿着好烟准备去拜访族老。
他在外参军,家里父老支持,肯定要表示一二。
这就得他自己去,以前没分家,陈大根还能陪着。
现在分家了,陈启刚也有两儿子了,要是再要人陪着就不像话。
陈启山没管他,自己把挎子推入自家院子里。
然后就去老宅的厨房,准备中午的聚餐了。
上午十点四十左右,柳翠娥骑着自行车,载着两孩子,和两个麻袋回来了。
两麻袋里都是物资,左右捆绑在自行车后座两侧,两孩子全都坐在前杠上。
也亏她体格强,骑行经验丰富,否则摔一跤就知道痛了。
说起来,从陈启山手里接手自行车,柳翠娥骑行次数最多。
甚至现在已经成为了她搜集物资的工具。
她对这件事倒是乐此不疲,以前还执着于工分,现在提都没提。
得知陈老三回来了,柳翠娥也感到惊喜,很不客气的把礼物全都收下来。
“二弟,县城还需要木床吗?”柳翠娥打发两个孩子去玩,在厨房里问道。
“肯定要的,”陈启山说道,“怎么?大嫂是有什么想法?”
“我哪有什么想法?”柳翠娥笑道,“有就行,这不是没什么订单嘛!”
“小六不是介绍了吗?”陈启山说道,“木床那么贵,可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这倒也是。”柳翠娥说道,“就希望二弟多找些订单,多攒点钱。”
“这倒是不用着急,”陈启山说道,“眼下就有机会,如果谈成了,会让大哥忙很长时间。”
“那可太好了。”柳翠娥眼睛都快笑没了。
自从老四的房间建造完成,柳翠娥心里就不对味了。
以前觉得自家哪里都好,就算住在厢房也没什么。
但去老四的房间里走一圈下来,就觉得自己住的房子没老四的敞亮。
好在之前就说好了要改造房屋,甚至水泥还剩下不少。
就连旧砖料都有很多,房屋改造一番,肯定不会比老四的差。
就是费钱。
新房建好之后,陈大根和陈老四一起算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