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菁抄书抄得驾轻就熟,周成的茶点还没吃完,她就把厚厚一摞卷宗都抄好塞进了包里,凑过去轻轻松松抢走了周公子最喜欢,准备留到最后才享用蜜汁烤核桃仁。
核桃上裹着一层蜂蜜,一咬又甜又脆又香,吃了一颗想吃两颗,吃起来十分过瘾。
周成:“……”
嘤嘤。
一边吃,杨菁回想了下自己这阵子抄过的文章,虽然已经精挑细选,但比起她曾经背过的千古名篇还是天与地的区别,倒是有些大儒写的杂文,妙趣横生,用词用句之大胆,让人瞠目结舌。
所以说,古人一点都不古板!
两个人一边吃,一边正说闲话,就听见外头传来黄辉的大笑。
周成一怔。
黄使平日里并不是多严苛冷肃之人,御下手段温和,时常与他们凑在一起喝茶聊天,但他其实很少这般肆意大笑的。
杨菁赶忙扒拉开后门出去眺望。
一出门,好些刀笔吏,差役从各种角落冒出来探头探脑,显然大家都长了同样一颗好奇心。
扒头看了几眼,小林就从鼻孔里喷出口气:“楚令仪,哼。”
周成赶紧抓着杨菁分享八卦:“看见没,那边那个,跟黄使和李使身后的公子哥。”
杨菁顺着他的目光一瞟,只看见个侧脸,鼻梁很高,应该挺俊秀,而且行止之间,颇有气派。
“楚令仪,出身江南楚家,是大儒楚思齐的嫡长孙,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但后来没正经入朝为官,反而考入谛听。”
“人家和小林同一年进的,咳,不过嘛,咱小林被提起,就是梧桐巷卫所的那谁谁,人家楚令仪,就是谛听最年轻的青衣使候选,就是未来的玉面绣衣。”
因着紫衣使的官服是一身锦绣,又有个绰号叫‘绣衣’,这是人人都觉得,楚令仪将来一定能成为紫衣使。
楚令仪进谛听三年余,非常出色,力压群英,是一等一的出众人物。
今年改朝换代以后,他更是连办了好几桩很要紧的大案子,声名远播,连陛下都有嘉奖,人人都说谛听年轻一代,他当为第一。
这不招人妒是庸才,太出众了自然也就有人嫉妒。
咳咳,小林就有点嫉妒他。
杨菁:“……”
“竟胡说,怎么可能嫉妒,哼,我哪是为了我自己,还不是为咱们黄使鸣不平。”
小林突然从背后探头,吓了周成一跳。
杨菁远远看着那位楚公子目光缓缓转移,刺到他们这些人脸上,淡定地拿了本卷宗把脸一遮,转头往档案室走。
小林和周成也跟着溜进去,嘀嘀咕咕地一阵蛐蛐。
“到现在,外头那些不着四六的,还说什么咱黄使没用,人家那么离奇的案子三天就破,黄使一个老前辈,愣是破不了一桩平平无奇的凶杀案。”
“你们说,这叫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