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约瑟夫·弗雷德里希·威廉亲王和利涅亲王所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来说,并不算得上是太过于困难,目前在德累斯顿的法国守军,也仅仅只有两万,由少将古维翁·圣西尔率领指挥。
由于反法同盟战争爆发到了现在已经持续了长达四年了,再加上反法同盟各国对于法国所实行的经济封锁,导致了法国国内的经济这几年以来也不景气,底层的农民也开始厌倦战争。
但是法国皇帝路易·菲利普一世狂妄的征服野心并没有减退,他兼并了奥属尼德兰地区和莱茵河西岸地区,他不顾帝国大厦的基础在动摇,不顾他的军事顾问和政治顾问的劝说,还是决定将这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给继续下去。
随着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联军主力的加入战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奥地利帝国皇帝查理八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开始煽动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发动民众的行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击队活跃在广大的德意志地区战场上。
在三皇之战结束之后,路易·菲利普一世为了保住奥尔良派法国革命政权现有的战果,竟然还私下派人找到查理八世和保罗一世两位皇帝,想要进行媾和,并且提出了支持俄罗斯兼并整个普属波兰地区的领土,支持奥地利兼并莱茵河东岸地区的领土,而法国则是保有莱茵河西岸地区的领土。
而查理八世和保罗一世两位皇帝对此则是不屑一顾,查理八世皇帝对使者说道:“回去告诉路易·菲利普一世,朕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保罗一世沙皇则是将来使的两只耳朵给割了下来,并且讥讽道:“滚回去告诉那个反贼,沙皇不和奥尔良公爵进行谈判。”
与路易·菲利普一世的迟疑不决形成鲜明写照的,则是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上下一心,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联军的主力,经过了长时间的养精蓄锐之后,精神充沛,再加上奥地利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在南部战场上的活动,也威胁着奥尔良派法国革命军队后方数百公里的交通补给线。
在三皇之战战败之后,路易·菲利普一世和拉法耶特侯爵下令撤退,仍然命令军队带着战利品和俘虏的火炮而行。奥尔良派法国革命军队刚刚从柏林撤出,便已经开始瓦解,主要原因是官兵不服从命令,兵员日有损失。
在易北河,许多战斗部队的军官,因自己急于脱险,不肯严格执行命令,使各部有秩序的依次渡河。造成混乱,成千成万官兵被河水溺毙或被踏死。
而还于旧都柏林的普鲁士,再一次地在国内进行了征召,动员出了大概十二万五千人左右的军队,再一次地加入反法同盟战争。
而查理八世、保罗一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三位君主,带着他们的幕僚抵达德累斯顿南部近郊。
似乎是发现了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三国联军的战略意图,巴邦塔纳侯爵希拉里翁·保罗·弗朗索瓦·德·皮热中将率领着十一万五千奥尔良派法国革命军队打算来驰援守军仅仅只有两万的德累斯顿。
哪怕这场战争,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三国联军的兵力规模是奥尔良派法国革命军队的1.5倍以上,但是出于迟则生变的想法,南方联军统帅约瑟夫·弗雷德里希·威廉亲王在一早便下令攻城。
南方军团由三个部分组成,约瑟夫·弗雷德里希·威廉亲王和利涅亲王所率领的第三集团军,包括六个步兵军和两个骑兵军,以及一百八十门火炮担任左翼部队,伊万·切尔内绍夫上将率领两个俄罗斯步兵师和两个普鲁士步兵师,以及一百六十门火炮,担任右翼部队;由瓦连京·穆辛-普什金上将率领两个俄罗斯掷弹兵师和四个俄罗斯近卫骑兵师、普鲁士皇家卫队以及一百四十门火炮,担任预备队。
在德累斯顿,圣西尔所率领的法国守军分散各个堡垒和防御阵地驻守。从早上六点到中午,联军用武力探测了法国守军的防御工事。
这时,联军已经占据了德累斯顿外围的阵地,并且于下午三点,对德累斯顿防守兵力较为薄弱的南郊,发动了炮轰和总攻,随着联军不断取得进展,德累斯顿城内的法国守军也开始变得无力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