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第八次俄瑞战争结束了已经有一段的时间了,但是现在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依旧没有修复至正常化。
谁让这一次俄罗斯的扩张野心直接把欧洲各国差不多都集体吓了一跳呢。瑞典和丹麦两国害怕俄罗斯在北欧地区的继续扩张。
毕竟这一次俄瑞战争如果没有英国人在背后给瑞典人当奶妈输血的话,瑞典人真不一定能够耗得过刚刚刮完犹太人地皮的俄罗斯人。
而波兰被完全瓜分之后,和俄罗斯的接壤,也使得普鲁士的警铃大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前不久又将普鲁士的常备军从十八万扩充至将近二十四万,甚至还要超出裁军之前的常备军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能够说明普鲁士目前对于俄罗斯的警惕提防。
盟友奥地利又进行了一次军改,重整了军备,将全国划分成了八个军管区,也未必没有要提防警惕俄罗斯的意思。
如果在这时候,俄罗斯继续又把奥地利给得罪了的话,那么在整个欧洲这一块,俄罗斯可就是真的要把自己变成举世皆敌的孤家寡人了。
第八次俄瑞战争给俄罗斯的蓝条耗了不少,如果这一次没有发生蝴蝶效应的话,法国大革命也快要开始了。
奥地利还指望着俄罗斯这个好盟友来帮着自己来分担伤害呢,给俄罗斯削弱得太多,对于奥地利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借着这个机会,在马加什公爵和纳美特侯爵等人的请求下,维也纳宫廷在布达佩斯郊外开办设立了大型食品加工厂、伐木场以及化工厂,工人的招聘条件和升职评判依旧以能够精通熟练掌握说写德语为最主要的标准。
而在斯洛伐克地区,首府普雷斯堡,也就是后世的布拉迪斯拉发,普雷斯堡是德意志人对它的德语称呼。
普雷斯堡在18世纪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皇统治时期繁荣起来,成为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疆域内最大、最重要的城镇。人口增长三倍;修建了许多新的宫殿、修道院、宅邸和街道,该市成为该地区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中心。
不过,在查理的父亲约瑟夫二世皇帝的统治下,特别是在1783年匈牙利王冠被送往维也纳,以试图强化奥地利与匈牙利的联盟时,普雷斯堡开始失去它的重要性。随后许多中央机构迁移到布达,许多贵族也随之迁移。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的第一份报纸都在此出版,分别是1780年的Magyar hírmondó,和1783年的Presspurske Nowiny。在18世纪,该市成为斯洛伐克民族运动的中心。
而在1784年平定匈牙利贵族叛乱了之后,奥地利军队也趁机把斯洛伐克地区图谋不轨的贵族也从上上下下的都清理了一遍,并且用德语的报纸《普雷斯堡日报》来代替原本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的报纸。
紧接着又是同样的操作,解放农奴,赎买土地,兴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促进跨民族通婚,促进不同民族人口迁移,并且把那些底层不识字没有文化的斯洛伐克民众都划入到了德意志民族当中。
为了使这座城市重新焕发昔日的生机活力,在查理的建议之下,哈布斯堡皇室决定出资在斯洛伐克地区的首府普雷斯堡,开办设立一座新的大型钢铁冶炼厂,隶属于奥地利皇家钢铁集团。
同时,为了进一步带动斯洛伐克地区的经济,促进金融业和银行业的发展,维也纳皇家银行也在普雷斯堡开设建立了分行。
维也纳宫廷对于奥地利全国各地区行省领地的首府大城市,也开始了新的布局,因地制宜,比如在卡奥尼拉公国,也就是斯洛文尼亚地区的首府莱巴赫(后世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相继开办了化工厂、冶金厂、食品加工厂、伐木场、家具制造厂、造纸厂、印刷厂、纺织厂、服装厂和皮革厂等制造业。
在克罗地亚地区,开办造船厂、食品加工厂、伐木场、冶金厂、纺织厂和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