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支持之下,大维齐尔优素福帕夏,宣布奥斯曼帝国开始变法。
宣布兴办学校,引进欧洲各国的先进枪炮技术,削减军队规模,实行减税政策,加大对地方的战后重建。
对于奥斯曼帝国宣布开始变法一举,欧洲各国纷纷侧目,开始密切关注。
查理对于奥斯曼帝国开始实行变法只是有一丝丝的诧异,随后便释然了。
虽然原本历史上奥斯曼帝国于十九世纪中期才开始实行坦齐马特改革。但是这一次,奥斯曼帝国现在面临的危机,远远要比原本历史上的这个时间节点所要面临的危机高。
因此在十八世纪就开始实行改革倒也有情可原。
相比十九世纪的欧洲,十八世纪的欧洲才是真正的欧洲怪物房,这个时代真的就是不改革就落后,落后就挨揍。
但是,查理对于奥斯曼帝国此次改革的前景并不看好。
现在奥斯曼帝国对于改革还是停留在学习引进欧洲各国先进的枪炮技术等外力方面,对于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制度问题等却忽略不见。
这样,奥斯曼帝再怎么进行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
当然了,查理也没有想提醒他们的意思,毕竟敌人一直长久地衰弱下去,对于奥地利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而现在奥地利要做的,就是将改革和工业革命继续地推行下去。
放眼整个欧洲,在国土面积、国土资源和人口总量方面,目前除了俄罗斯,奥地利就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一旦将这些方面条件完全地整合起来,转化成为国力的话,只要以后不当败家子,奥地利保底也是欧洲保三争二的水准。
现在除了隔岸观火的英国人处于一种超然地位以外,欧洲大陆现在可以说是三足鼎立的格局:西欧的法国、中欧的奥地利和东欧的俄罗斯。
这也就意味着,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大陆将会处于一种很稳定的局面。
奥法俄三大国实力相近,奥地利刚开始工业革命还不到三年,当然也不可能立刻在国力上形成对于法俄两国的绝对碾压。
这也是英国人乐于看到的,毕竟欧洲大陆上没有出现一超多强的国家,那么英国人在欧陆上的话语权就不会降低,还可以通过拉一家打一家的方式来对欧陆事务进行干预。
经过了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英国人最终选择了奥地利。
奥地利现在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但是实际上一系列疏远法国的细微行为,当然瞒不过伦敦政府的那一帮人精——奥地利想要和法国人解绑了。
而奥地利作为盟友,也远远要比普鲁士作为盟友,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要大。
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不错,但是在综合国力方面,到底还是差了一些,在七年战争之中,哪怕是有着英国人在背后给它输血援助,受限于综合国力的普鲁士如果不是在俄罗斯帝国前任沙皇彼得三世一时脑抽突然撤兵的情况下,普鲁士真的就要被奥法俄三大国给灭了。
毕竟,在欧洲大陆上,还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抗奥法俄三大国。
普鲁士作为德意志邦国,自然也是有着弱鸡海军的这个传统通病和短板。
这个时候的欧洲各国,能和法国一样同时维持着一支强大的陆军和海军的国家几乎没有,就连英国也做不到海陆军并重,双向发展。
欧洲各国现在几乎都是一条腿走路,西班牙是海军,奥普俄三国是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