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要面对的,则是二十五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奥地利野战军团,兵力近乎是他们的四倍。
此刻,奥地利劳东元帅的九万大军正兵临城下,这仗根本就没法打。
可偏偏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此次还给他下了死命令,叫他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死守贝尔格莱德。
艾姆雷帕夏内心叫苦不迭,他手上的军队就不到三万,虽然不缺少枪支弹药,粮食也能够支撑一个月,但是火炮就那么几门,还都是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的老古董了,点燃了引信能不能听个响都不好说。
如果一个月之内,援军赶不到的话,那他就完蛋了。
而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虽然再三向他保证过,一定会有援军的。
但是这些话骗骗底下的大头兵没准也就信了,作为奥斯曼帝国军方的高层艾姆雷帕夏对此却是嗤之以鼻,
目前奥斯曼帝国征召的六十多万军队,刨除在土波边境防备波斯人的部分,以及目前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的七万军队,在高加索以及比萨拉比亚、乌克兰一带和俄军鏖战的兵力。
剩下还要分出兵力来保护奥斯曼帝国军队那不断被巴尔干游击队袭扰的脆弱的后勤补给线,驻守首都伊斯坦布尔也需要兵力。
奥斯曼帝国现在能够任意调动的机动兵力也就那么八九万军队。
而且,这八九万军队也不可能只来救援他所在的贝尔格莱德。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援军真的来了,那也无异于是杯水车薪,对于奥俄联军来说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呢。
换做艾姆雷帕夏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话,他也一定不会来救援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的,因为手上能够随意调遣的军队就那么八九万,即使一股脑地全都压了上来,在面对占据兵力绝对优势的奥军,也起不到扭转战局的决定性作用。
更别说,自从波斯尼亚和摩尔达维亚沦陷之后,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就成了两座孤城。
为了两座孤城压上己方所有的机动兵力,只要脑子没毛病的就知道该怎么办。
在艾姆雷帕夏看来,目前奥斯曼帝国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将己方所有的机动兵力,统一部署在巴尔干半岛南部,集中兵力,收缩防线,依托着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地形优势,比如说多山的保加利亚地区,进行一场防御战,最后拖延时间,等到双方都开始显露疲态之后,就可以进行议和了。
不过,可悲的是,无论怎么做,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都避免不了沦为弃子。
作为奥斯曼帝国政治斗争的众多牺牲品之一,他因为得罪触怒了大维齐尔沙欣·阿里帕夏,被任命外放为贝尔格莱德城防军的守备司令官,让他驻守戍防“巴尔干之钥”,表面上来看是对他委以重任,实际上不就是把他派过来送死吗?
这么一看,摆在艾姆雷帕夏面前供他选择的道路就两条,还都是一个字,那就是死!
第一条路,艾姆雷帕夏率领贝尔格莱德城中两万余守军面对奥军的一系列猛烈进攻展开了殊死抵抗,但是受限于枪支弹药和粮草后勤补给,以及敌我兵力差距过于悬殊的原因,最后英勇殉国。
第二条路,艾姆雷帕夏虽然率领贝尔格莱德城中的两万多收据面对奥军的一系列猛烈进攻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受限于枪支弹药和粮草等后勤补给的耗尽,无奈之下,艾姆雷帕夏只能率领剩余兵力进行突围,最后败逃到后方。
如果艾姆雷帕夏敢选第二条路的话,那么他一定会作为逃兵上被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当做杀鸡儆猴的典型被咔嚓掉,搞不好他的家人也要跟着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