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埃斯特雷特意压低声音,生怕别人听到而传扬出去,那就很尴尬了。
“在我看来,这是位老师,而且乐意教授我们这样的学生。我们想要进步也很容易,只需要支付学费就行了。”
或许是职业的原因,柯尔贝观察事物的角度与对方截然不同。
“那这学费可够高的!”
“高级老师的学费自然很高,你向非洲黑人学的话,啥费用也不用交,最后还能把老师卖了赚钱!”
“哈哈哈哈”
德埃斯特雷算是领教了柯尔贝的诡辩之才,这也是人家在马萨林之后,能当上国王陛下身边的宠臣的原因之一。
现在同僚们都称柯尔贝为“非相之相”,就是不是首相的首相,形容其地位和权力。
在路易十四宣布不再设首相之后,身材财务大臣的柯尔贝所能行使的权力并不比马萨林小太多。
“现在英国与西班牙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了,只要我们能维持与明帝国的良好关系,并确保自身不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未来数百年之内,法国都将是世界第二强国。”
柯尔贝认为这是短时间内,法国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了。
再往上,那就得挑战霸主了。
没有十足把握,法国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
“国王陛下对此满意么?”
德埃斯特雷特别关心路易十四对“世界第二”的态度,这是决定性的。
“陛下没对我说过类似的事情!”
柯尔贝明白,处于自尊心,路易十四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世界第二这种事,毕竟这不是世界第一。
想成为世界第一便要与明帝国开战,目前的实力对比是根本打不过对方。
找这个发展态势,不出意外的话,一百年之后也仍然打不过。
法国动员一两百万人已经是极限了,而明帝国却可以轻松动员三四倍于此的兵力。
这还是其次,双方的海军发展水平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确切的说差了两个档次以上。
到目前为止,法国海军只有一艘三级铁甲舰,其余都是一级铁甲舰。
而明帝国海军的四级铁甲舰即将下水,这可是连德埃斯特雷都羡煞的巨型武器。
如果海战失利的话,法军主力被困在欧洲,那这仗还怎么往下打?
所以现在国王陛下小心维护着与明帝国的友好关系,力争从中牟取最大利益。
譬如非洲,北非是奥斯曼帝国的固有地盘,明帝国又跟荷兰签署了协议,得到了南非。
那么法国就只能快速抢占距离本土比较近的西非,总不能让舰队花钱过运河去抢东非吧?
“如果我们在北美与明军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德埃斯特雷意有所指,毕竟恃才傲物的孔代亲王不搞出点事情来,貌似是不会有存在感的。
“这得由国王陛下圣裁,不过我的建议是保持冷静,和平解决!”
柯尔贝甚至愿意看孔代亲王的笑话,你要是觉得能打过对方,你就去打好了,我们为你鼓掌助威!
“你还真是乐观!”
“不然呢?你希望我们与明帝国开战?”
“当然不是!”
“那不就得了,既然清楚自己打不过对方,还要打,那结果就很不乐观了。等等,你该不会说孔代抢不下来卡洛斯二世的地盘,回去西边抢明帝国的?”
柯尔贝得出了这个结论,忽然冒出了一身冷汗。
这下才算是明白过来,原来德埃斯特雷不是好战分子,而是意有所指。
“想必你也知道,那位亲王除了国王陛下,谁的话也不听!”
在没有充足证据,又与其没有瓜葛的情况下,德埃斯特雷不能公然怀疑一位亲王,那就很不理智了,这就是举个例子而已。
当年要不是站到了路易十四这边,换作对面的话,孔代恐怕都要自己选自己为法国国王了!
现在这已经算是收敛许多了,可还是不能让人彻底满意与放心。
“但愿平安无事,否则真出了事情,后续的事情就得由我来负责了!”
柯尔贝可不想给孔代擦屁股,别人脱裤子为的是放屁,这位亲王可是真会拉屎的!
“所以我倒是觉得应该请某位亲王过来看一看明帝国的发展,免得作出战略误判!”
德埃斯特雷说了个冷笑话,以至于柯尔贝一点都不觉得好笑。
“这恐怕得等五年之后再说!”
建议倒是很好,只不过那位亲王远在北美,而且暂时无暇过来游玩。
柯尔贝决定回国之后,便向路易十四提议,希望国王陛下带着那位亲王一同前来明帝国参观考察。
总之要接近所能促成此事,否则保不齐那位亲王在有生之年真会搞出天大的事情出来,之后再给对方赔礼道歉就很尴尬了。
“希望国王陛下来访时,能把三级铁甲舰的技术带回去!”
德埃斯特雷不愿意总花大价钱从明帝国买成品,他更愿意看到舰队装备本国制造的铁甲舰。
如果可能,他倒是希望将北美的新法兰西属地用来换购十艘三级铁甲舰,实在不行,八艘也能接受。
因为法国在欧洲新得到的地盘都快消化不良了,怎么可能顾得上北美那么大的地方。
面积比本土及其他欧洲地方加起来还要大得多,可是过去定居的法国人却没多少。
除了魁北克之外,其他新法兰西的地方的法国人还不如印第安人多
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基本不可能。
孔代亲王不会同意,国王陛下更不会答应。
好不容易从对手那里抢下来的肉,不能如此轻易送出去。
德埃斯特雷认为路易十四访问明帝国的时候,应该也到了对方可以转让三级铁甲舰的技术的时候了。
至少他认为本国造船厂在十年之内,是无力建造四千吨级铁甲舰的。
就眼下正在研发的三千吨级铁甲舰,也就是等同于明帝国的二级铁甲舰,进度都极为缓慢。
倒是可以省下三千万银币,不买这四艘铁甲舰,连价值三千万的奴隶都省得抓了。
但荷兰海军在得到六艘三级铁甲舰之后会突飞猛进,法国海军就不能坐以待毙了。
本国造船厂明摆着是指望不上了,等本国的三级铁甲舰下手,恐怕都得二十年之后了。
二十年之后世界海军发展会变成何等模样,德埃斯特雷自认为是预料不到的。
可有一点,那就是铁甲舰随着吨位的攀升,战斗力也会直线上升。
跟木制战舰相似,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己方出手太慢,那就等于以后长期会比荷兰海军的主力舰低一个级别了。
对法国,对路易十四,对德埃斯特雷来说,这都是不可接受的。
现在法国海军算是仅次于明帝国海军,与荷兰海军平起平坐。
要是没有三级铁甲舰,那就变成三流海军了
虽然免费获得了一艘具有纪念意义的铁甲舰,但这一艘船哪够用啊?
等购买四艘三级铁甲舰的事情签约之后,德埃斯特雷怎么看这艘船都像是鱼饵!
不了解三级铁甲舰还好,一旦拥有了,就想获得更多的同级舰。
你不买不要紧,我免费送你一艘!
等你有了切身体验之后,咱们再详谈。
明帝国的皇帝如此擅做生意,德埃斯特雷也算是服了。
他还能说什么呢?
好是真好,贵是真贵!
如果从通过膨胀的角度出发,这倒是比当年买一级铁甲舰要实惠一些。
但愿对方推销四级铁甲舰的时候,也能采用同样的先送后卖模式。
不管怎样,这四艘三级铁甲舰总算是敲定了,五年后便可以拿到船了。
以法国的人口,国力甩开荷兰是迟早的事情。
在英国与西班牙这两个宿敌的实力大不如前之后,法国往后可以无忧无虑地做世界第二了。
荷兰才应该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奥斯曼等国超过呢,或许现在国力第二的就应该是奥斯曼了吧。
明帝国的体量实在太过庞大,德埃斯特雷干脆不去想了。
只要往后看那长长的队伍,就会产生出满满的优越感了。
索迪那老头如果身体还可以,应该能见到这批三级铁甲舰归航。
否则,那就对不住
至于四级铁甲舰,德埃斯特雷只是在岸边看过而已,暂时没得到登舰参观的资格。
对方借口试航战舰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说不定开着开着,就跟瑞典海军的“瓦萨”号一样变潜水怪兽了,为了贵宾的安全着想,便谢绝了这个请求。
德埃斯特雷当然知道实情,但也不好生气,毕竟这是人家最为先进的战舰,婉拒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在五年之后过来,届时就应该可以参观了。
貌似五年之后自己也没老多少,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一定过来看看。
哪怕自己就任了海军总司令,欧洲无仗可打,那就还可以用考察世界一流海军发展的名义出来逛一圈
美洲那边的事情,派一支装备若干一级铁甲舰的分舰队解决就行了。
对方没有哪怕一艘铁甲舰,要是连这都搞不定的话,说明整个法国海军都废了!
现在回首以前的决定,印证了花大钱采购铁甲舰是绝对正确的英明之举。
有铁甲舰的一方可以轻松战胜没有铁甲舰的对手,损失也是可以控制在承受范围之内的。
所以心痛归心痛,该花的钱还得花。
“在想女人?”
“在想黑人!”
“什么?”
“三千万银币得需要抓三百万奴隶!”
“这貌似还真是!”
柯尔贝可是为此头疼不已,明帝国的皇帝已经将售价降至六千万,在奴隶方面,自己就不好提价了。
这就等于省了钱,但得多干活来弥补,问题是那可是三百万奴隶啊!
跟法国一样,奥斯曼帝国也在东非抓人来明帝国这边出售。
只不过不同的是,明帝国似乎更喜欢对方从黑海沿岸抓的白奴。
奥斯曼帝国的日子之所以过得很好,就是因为一方面苏丹运河同行了,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源源不断的白奴可以套现或易货。
柯尔贝倒是也想这么干,可是抓谁呢?
法国船队正在全力以赴运输英国与西班牙的奴隶,实在没有余力再多劳多得了。
北欧?
抱歉,瑞典可是几十年的盟友,还指望人家从北方限制神圣罗马帝国的扩张呢!
“看在多年朋友的份上,我给你出个主意吧!”
在此之前,钱的事情从来不是德埃斯特雷考虑的问题,除非往自己兜里装钱。
“好吧,我就洗耳恭听您的高见好了!”
柯尔贝并不觉得某位将领能给自己出什么好主意,算是当作消遣好了。
“我听大使说,明帝国的部队在东印度群岛的推进很不顺利!”
“你还不会说我们出兵帮他们吧?”
“从那里抓奴隶不是很好么?”
“你是说在明帝国的地盘上,给明帝国抓奴隶?”
柯尔贝真是被这个大胆的提议给震惊了,一脸的不可思议。
“那些土著不服从明帝国皇帝的命令,既然不顺从,干嘛不能成为奴隶呢?反正不需要明军出面,由我们搞定就行了,恐怕用不了三年,就可以抓到三百万了!”
“嗯,我去打听一下,如果真的可以,倒是值得一试!”
柯尔贝知道明帝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上有一座巨型金矿,从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运过去奴隶是非常近的。
实际上,德埃斯特雷的建议倒是切中了某新皇的要害。
李定国所部正在苏门答腊岛上从事某种非主流军事行动,杀人为辅,抓人为主。
所部将士基本都是归降的前流寇,但被李定国以及麾下几位将领管的倒是老老实实,没有再次生事。
某新皇也没给他们生事的机会,被成建制地运输到了苏门答腊岛,在上面玩的“可开心”了!
用将士们的话说,那就是该死的虫子、该死的蚊子、该死的土著、该死的鬼天气!
荷兰人撤退之后,当地土著们便开始欢庆胜利。
结果没过多久,便发现来了一群更狠的!
但是土著们并不服软,以超强硬对抗强硬。
利用雨林、沼泽、山区等地形,加之当地的气候和蚊虫,开始遍地打游击。
李定国连同麾下将士们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被土著用自己曾经用过的套路给套路了!
想当初,游击作战可是八大王的既定战术!
现在可倒好,大家做梦都会梦到会“说话的树”!
由于土著们还擅长伪装自己,以至于该部士兵都分不清楚哪是树、哪是人!
雨林地区的植被被来就非常茂密,远道而来的明军又不很熟悉,直接导致了打了三年,都被对方牵制得焦头烂额。
某新皇在苏门答腊岛上投放了李定国所部一个旅,外加三个倭军旅,在爪哇岛上投放了门徒黄廷的一个旅和三个倭军旅。
由于苏门答腊岛比爪哇岛大得多,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大上面的土著的抵抗又很顽强,使得投放到该岛的部队的进攻一直很吃力。
某新皇不是没考虑过增兵,问题在于其他部队也没有热带雨林地区作战的经验。
南廷所辖的部队倒是有,但已经陷在缅甸战场拔不出来了。
再向苏门答腊岛增派部队倒是可以打开局面,可伤亡势必会很大。
某新皇宁愿维持当下的局面,也不愿意赔上一堆将士们的性命,自己还得花冤枉钱。
柯尔贝的试探,倒是给某新皇送来了一个喜讯。
若是路易十四愿意出兵的话,那就太好了。
法军在大明的地盘上抓奴隶充抵铁甲舰的余额,某新皇还真能同意。
前提是对方自负抚恤金,大明倒是可以提供足够三万法军作战所需的果菜、粮食、药品。
这就等于花钱雇人充当保姆,给自己做家务了,更何况也没花啥钱。
粮食是存粮,而且都是大米,只要对方吃得惯就行了。
肉食自然以海鲜为主,保证每人每天能吃到一斤。
军饷由路易十四提供,后勤由某新皇负担。
一个土著充抵十银币,数量没有上限,死了价值就归零了。
若是法军在苏门答腊做的不错,某新皇不介意让他们去北面的某半岛继续做下去。
反正那些土著在当地对某新皇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有都过去挖矿,才能给自己赚钱!
某新皇已经听说了,下面盛传,鲜卑利亚不是地狱,苏门答腊才是
鲜卑利亚起码在冬天没有蚊虫叮咬,在苏门答腊,那可是一年四季,一天都不落!
那边的蚊子实在是太厉害了,将士们全身涂泥巴都不管用,睡觉都得带着防蚊面罩。
再把身体包裹起来,在湿热的环境下,这自然是无比难受的。
用某些士兵的话说,这感觉就跟提前体验自己出殡一样!
在那边呆一年,就得折寿两年!
某新皇派一万人过去,就得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骂自己,剩下那一个是提前出殡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地土著总数应该有近千万之多,苏门答腊岛应该占四成左右。
能吃这么大的亏就是因为与此前的荷兰人不同,大明是清理之后再大量移珉过来,荷兰人是少量移珉,以贸易为主。
挨骂就骂呗,已经打成这德行了,某新皇也就无所谓了。
好在前期投入不多,损失不太大,中期以倭军为主,后期直接让法军登场。
柯尔贝还要求某新皇提供一百门铜炮、五百门迫击炮、五百辆蒸汽坦克,以及相应的炮弹。
某新皇自然同意,甚至愿意无偿提供五千支左轮步枪和十万颗手榴弹,但对方出兵规模要限制在三万以内。
倭军就出兵三万,若是法军出兵数量相同,加起来就是六万,再多的话,对大明的财务压力会比较大。
现在已经不是打辫子的时候了,当地土著对大明没有致命威胁,某新皇不会倾家荡产把钱花在鸟都拉屎的地方
总的来说,对付东印度群岛上的土著,必须量力而行。
南洋金山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上,其他岛屿都可以逐步消化。
长时间消化不了也没关系,等老子研制出来核弹,直接用某个岛当王炸实验场地!
要是柯尔贝听说还有王炸的事情,一定惊诧地说不出话来。
王炸在当下属于远古恐怖故事,投放出去,且顺利开花的话,那就变成重大的事故了
除了大明的首席科学家薄珏之外,某新皇暂时没告诉第三个人。
听说有这种事之后,薄珏觉得自己立刻年轻了好几岁,并强烈要求投入到相关研究之中。
对于能够让大明帝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超级武器,薄珏比任何一位将领都要狂热!
某新皇答应在五年之内成立相关项目组,但研发之路是非常漫长的。
别的不说,光是给铀矿石提纯,就需要极大的电力。
在此之前,还要造出来离心机,俗称“铀矿石甩干桶”!
某新皇还要努力回忆王炸的研发路线,弄清楚每一步过程,然后再动手。
思前想后,没好意思对薄珏说,这玩意至少得五十年才能造出来
哪怕飞机、火箭都能升空了,“甩干桶”都不一定能甩出来足够多的可以制造王炸的浓缩铀。
真若是用王炸去轰土著的话,估计某新皇会一定被誉为历史第一败家子吧!
勇夺全球二货1大奖!
某新皇可是不是说说而已,连地点都选好了,就放在陕西神木。
那里煤多,而且还是地皮价,在周边建一堆火电站,给“甩干桶”发电。
等王炸造出来了,某新皇就想看看,普天之下,到底还有谁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