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南北两线的敌人同样凶残可怕。
北线敌人少,乃是伯利亚公国的嫡系,外加一大堆天皇恨不得原地将其灭杀的【断角军】,以及宗教之敌【古圣教传教军】。
南线敌人多,却是亚马托畏惧了上千年的赛里斯人,而且那十几个久经战阵的赛里斯精锐步兵师,大有势不可挡的气势。
对于先击破哪一边,军部吵了很久都没给出一个答案。
现在天皇做出了决定后,反而有几个聪明的大将恍悟了。
军事上,打哪边其实差别不大。
政治上,先灭了谁,区别太大了。
谁都知道复仇军的核心是安德烈王子,是伯利亚人。
那么一旦将北路军打狠了,伤到伯利亚人的嫡系,激起拉乌尔山以东三大选帝侯全力出击,饶是亚马托侥幸能胜一场,那也没办法以打促和。
反观杀穿南线,只要避开奥尔洛夫那不多的三个师,那么死的多半是赛里斯人,这对于伯利亚人来说其实无伤根基。
到了这骨节眼,天皇也好,那些表面上鼓吹血战到底的‘战争狂人’也罢,其实谁都不指望彻底战胜复仇军了。
能打痛敌人,迫使敌人走到谈判桌上,哪怕接下来打打谈谈,那对亚马托人来说也是重要的胜利。
即便不行,多拖几个月,让更多赛里斯远征军有时间调回来,那也是一种小胜利。
没错,当初叫嚣三个月灭赛里斯、不可一世的亚马托人,如今已经变得如此卑微。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唯有被真正的欧罗巴列强狠狠地吊打一次,他们才觉得‘文明的大棒’是如此可怕。
天皇下达了旨意,留守本土的两个元帅大将立即动了起来。
毫无疑问,担任第2总军总指挥的元帅大将寺外成了绝对的焦点。从这一刻开始,亚马托本土所有的军力将归他调集,一切以南线决战优先,甚至连亚马托剩下的所有海军舰艇都临时归他调配。
北方的第1总军将沦为路边一条,只配拿点壮丁组成的丙种师团,尽可能帮南线拖时间。
等到座下的大将全部离开皇居的议事厅,德川天皇忍不住偷偷招来内大臣细川:“我……朕能不能做点什么,降低那个安德烈王子的怒火?”
细川刻意无视了天皇开头那个象征怯弱的‘我’的自称,低头拱手道:“陛下,世人皆知安德里殿下好色。”
“你是说朕把樱子送去?万一他公开折辱樱子,那朕的脸面……”
细川哪敢提议让公主去侍奉敌人的王子,他敢说这话,分分钟他就要被天诛了:“【千柔公主】是个很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