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演戏得演全套,他刚才只是隔著玻璃看了几眼,在二人眼中他都还没上手呢!又怎么可能直接就得出结论了!
柜门打开,
陈默一点没客气。
直接上前,手伸进博古架的格子里,將那把“曼生壶”请了出来,托在掌心。
动作轻柔而稳定,目光沉静,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態。
陈默指尖轻轻拂过壶身的每一处曲线,感受著那所谓的“包浆”润度;低头凑近壶口,细细嗅闻。指腹反覆摩挲壶身,从一旁的器具架上摸起一把放大镜,將壶身微微倾斜,仔细审视壶嘴与壶身的衔接处。
隨后又转到壶身侧面的诗文上,
只见上面刻著的是“檐雨滴滴,茶香细细”八个行书小字,洒脱自然,文气十足……
陈默看得很认真。
实则是演得很认真。
毕竟在此之前他已经看了不知多少物件了。具体什么样的物件,重点应该看哪些部位的细节,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见陈默看得这么认真,
於歉不由自主的收起了先前脸上那副笑眯眯的面容,在一旁安静的等待著结果。
宋朝风亦是同样如此。
陈默如此专注、一丝不苟地查验,其沉稳气度赫然就是一副成名已久的大行家!
宋朝风心底本来还有些杂念,此刻却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了这种严肃的氛围里。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目光紧紧跟隨著陈默的动作。
“这架势,这气度……” 宋朝风心里暗自点头,对陈默的专业素养生出了几分佩服。不过,这份佩服並未动摇他对这把壶的信心。
这把曼生壶,是他亲自跑了一趟倭国,从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旧贵族后裔手里收来的。当时同行的还有两个朋友,一起掌过眼,都说是开门见山的好东西!不过重要的並不是他朋友的看法,真正让他有信心的,是他自己的眼力!
泥料、接缝、包浆、款识……尤其是侧面的这幅铭文,檐雨滴滴,茶香细细』,这种字里行间中透出来的文人气和金石味,除了把一生都献给金石篆刻和水墨书法的陈曼生自己之外,还有哪个人能刻的出来?
宋朝风曾深入的研究过陈曼生传下来的所有真跡。
也正因如此,在和记忆里的一处处细节比对之后,他当即便决定买下来。
为此,不惜耗费一大笔巨款!
不过好在回国后,他还专门带著这把紫砂壶,去拜访了两位紫砂壶鑑赏名家,二人皆是讚嘆不已,有一位甚至还想当场出价將其留下……
宋朝风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把紫砂壶来歷的画面。
他越回想,底气越足,之前那点因为於歉突然发难而產生的不安,此刻反而渐渐平息了。
此刻,宋朝风甚至开始在心里盘算起来:等这陈默看完,给出真品』的结论,这於歉肯定更想要了。到时候,我是坚持原则不给王老板呢?还是……趁机让这於歉也出出血?毕竟,做生意嘛!价高者得,王老板那边,最后就说是实在拦不住……顶多是赔点笑脸,多退点诚意,总也能说得过去……
…
见陈默的目光长时间停留在壶身的铭文篆刻上,宋朝风觉得时机到了,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重新堆起那种属於店主的、带著些许卖弄知识的笑容,开口说道:
“陈先生,您看著这句檐雨滴滴,茶香细细』,怎么样?这刀法,这气韵,是不是颇有曼生壶那种字依壶传,壶隨字贵』的文人雅趣?”
宋朝风微微向前倾身,语气带著引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炫耀:
“不瞒您说,当初在倭国看到这把壶,我就是被这铭文一下子击中了。您想啊,窗外檐雨滴答,屋內茶香氤氳,手握这样一把壶品茗,那是何等的閒適自在?这绝对是曼生公当年心境的真实写照!这种神韵,可绝不是隨便什么仿品能模仿出来的……”
宋朝风下意识的眯了眯眼。
他这话,既是在向陈默和於歉强调这把壶的“真”与“精”,也是在间接安抚一旁的於大爷——看,这么好的东西,我之前没直接卖你,是真有苦衷,但不管怎么说,它绝对是顶顶好的宝贝!
说完后,
宋朝风带著期待和篤定的目光看向陈默,等待著这位年轻高手的“权威认证”,仿佛已经看到了於歉在確认真偽后,更加急切想要加价爭抢的场景。